全滅的感覺是怎樣呢?會否太誇張了?

二零一九年的夏天,曾有人以「兵敗如山倒」來形容香港政府。誰料到一年半後,政權的「帝國反擊戰」會來得如此兇狠?

情緒交集是人之常情。活在恐怖和極權管治下,是否真的無力面對?

在恐怖和畏懼籠罩的時空,仍然是培力之地。在曠野生活,要面對天時地利的制約,也要提防無情的獵殺。所謂培力,首先是培養態度。以下的「七不講」,不只是口講,也是關乎內心的對話,希望有拋磚引玉的效果:

一,不講懷憂喪志。情緒低落要紓解,但不等於要製造額外的無力和焦慮感;

二,不講冤冤相報:政權吃人,可以成為血海深仇。但人可發怒,不可仇恨。仇恨侵蝕意志、加劇偏執,滋長恨意,傷己傷人。

三,不講未卜先知:不論是表現「先知先覺」或是「預景暗淡」,更多是反映內心狀態的不安和強作鎮定,掩蓋絕望情緒;這種自鳴得意的態度,也會傷害他人。

四,不講娛樂八卦:公共生活壓迫人,偶爾放縱一下,關注無聊小事無妨,但若沉迷娛樂新聞,追蹤花生,也許能夠一時放鬆,但長遠只會感受到更大的失落和空虛。

五,不講他人是非:人生事業失意,容易遷怒他人,將對現真經驗的不滿發洩到其他場地,反而更製造人際裂痕和擊自信。尤其在政治上無力時互相攻訐、揭人瘡疤,其實變相是欺善怕惡,實要不得。

六,不講如何是好:與其問天求人,不如反躬自問,牌局既成,如果把握僅有的運氣繼續作戰?要改變死局,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要怨天尤人、放棄主見,而是作出新嘗試,尋破局。

七,不講早知如此:命定論和結論者皆輕視人的自由意志和人改變時勢的能力。更直接講,或者只是一種自我感覺良好、逃避責任的可能。學術討論可以多角度分析,但思考人生時卻不可放棄自由意志。面對挫折,可以吸取教訓,但請不要妄想可以重頭開始。

希望這七不講的建議,不會過份嚴苛,能成為我們活在曠野中的一點點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