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非以行內人的角度分析,而是以一個普通觀眾、政治及國際關係的角度簡單以回歸前後作對比(藍營或內地的讀者到此可能覺得我不應「泛政治化去討論無關政治的藝術產業」,下面會解釋):

回歸前 ~1997

表姐,妳好嘢!(1990)
表姐,妳好嘢!續集(1991)
表姐,妳好嘢!3之大人駕到(1992)
表姐,妳好嘢!4情不自禁(1994)
國產凌凌漆 (1994)
電影描述一個中國落魄特工勇破強敵,尋回國寶的故事,刻意戲仿及惡搞電影「James Bond」(007)系列,並有不少中國大陸特色橋段,營造誇張的搞笑效果。
由於該片內容諷刺北京的時弊,故大陸電視台不會播出「完整版」,但從該片中節選的一些沒有諷刺內容的片段可在電視上播出

至於表達手法等影評相關讀者可自行維基百科不在此作影評,可以肯定的是1994年(回歸前)乃至2001年前的香港電影因沒有直接在大陸上映,沒有太多條條框框限制;倘以今日的大環境,以合拍的形式大概會流產或成為《人民的名義》一類具中國特色的嚴肅題材

九十年代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期,除上述添食再添食的兩大片,還有《古惑仔》、《逃學威龍》、《赌侠》,大多數都有一類今日大陸一個網絡名詞「惡政隱」

回歸後 1997~2001

回歸的早期,仍有一定數量賣座電影;笑片如少林足球、及無間道、新紮師妹等一類香港警察為題材的諜戰片

少林足球(2001)
無間道

意識形態影響或扼殺創意

身處(過)大陸看電視劇就會知道,就如深圳一類一二線城市都仍被困在意識形態的束縛,題材永遠離不開數十年如一日的抗日、紅軍乃至最近時裝劇的反貪題材

由於過審條件及題材要求都要滿足當局口味,所以產生一類「抗日神劇」內“褲襠藏手雷“或台詞上突兀的預言詞諸如「我爺爺九歲就被鬼子殺了」「同志們,八年抗戰開始了」「同志們,抗日戰爭已經第七個年頭了,還有最後一年,大家一定不要放棄」等搞笑反智劇情

我不會去嘲笑這類劇組,而是覺得可悲;神州大地的創意工業因政治凌駕,影視人淪為混飯吃的人;致 藍營及國內的網民:不是港台的人凡事政治,而是政治題材乃黑色幽默的一種

香港電影的輝煌是否回不去?甚至終結?

對於香港電影人:

退一步劇情上「一國兩制」,就如當年《無間道》;無需大幅嘗試以大陸市場首要考慮

對於北京當局:

適當的自由度如2003年一段時期,能令創意重現;

亦能繼續令華文影視作品輸出海外華人及其他受眾,比起令人提防的銳實力大外宣,不是更能提升國際對中國的好感?


曾經的港產片暢銷星馬泰,逢年過節共同的話題,連結海外內華人的共鳴

這一個時代或許是短暫消失,不會消亡;

取決這一切的人除了香港影視人,還有神舟大地上的北京當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