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是被疫情打乱的一年。蓦然回首,全球局势仍笼罩在不确定的阴云之中,而社会内卷化进程依旧不止,社会问题依旧严峻。弱势群体在土地财产,城市空间,政治地位,存在归属上被边缘化,他们的无助而尴尬的处境却在历史的长河中被长期忽视,微弱的话语被时代的宏大叙述所掩盖,个人的主体性与尊严也在社会分层中面临剥夺。在慈善陷阱与利益纷争中,他们一次次陷入生存的囹圄,又一次次听到绝望的回响。然而迷茫中也尚有救赎之途,那是星星点点的努力,给这原本黯淡的世界带来些许明媚与希望。

本次人物对话,我们邀请到中南屋的阿光。从肯尼亚到莫桑比克,再到南非约翰内斯堡,她执着于非洲野生动物保护,接着又关注弱势群体赋权,在这个不断将弱势群体异质化的社会里,建构他们的社会与空间意义,感受他们原始内生的脉动。同时,讲座也将探讨教育与公益的内涵,青年在多元文化碰撞下的身份认知转变,但在这其中,最动人的还是阿光的个人故事。非洲的星河璀璨和如血残阳,铺就了她温柔而有锋芒的人生之路。在自我实现中,她变成丽日;在赋权之行中,她带去光束。每一个看似渺小的我们,即便在压力的夹缝中苟延残喘,也该有着“总有一束温柔的光会落在你的头上”的美好信念,守护爱和希望。

就让我们追随阿光不断走出舒适圈的旅程,去触碰一个充满可能性的世界。希望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与严峻的疫情期间,这束光能给你带来一丝温暖。

文哲 | 作为纪录片《在非洲的中国90后女孩》的主角,您前往七个非洲国家开展国际调研,致力于野生动物保护,而后期投身弱势群体赋权,我们又看到你极力点亮他人心中的微光。我们感兴趣的是当初指引你自己的那束光是什么?
																							      

阿光 | 我最近在云南做调研,前几天一个受访者跟我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说,一个人的成长就像一棵大榕树,他的根在地下,他的根来源于他的家庭教育。学校老师的教育像是从外面给大榕树浇水。这棵榕树能长成什么样子,和它的根基是非常相关的。我也在回忆,我作为一个个人,是什么触发着我做出现在所有的这些决定。我觉得这一切的出发点也是我的家庭教育。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父亲是一名乡村一线的公务员,做了二十多年。我印象非常深刻,在我们一家人吃饭的时候,经常有村民到家里来找父亲解决问题。父亲就会放下碗筷和他们聊,有时候会直接跟出去。他也经常带我去探访一些村里的老人,给他们送去援助物资。因为我家在湖北,湖北那边有很多的江和河,雨季来临的时候,他会在大的河堤上面监测河水的流动以便提前安排防控工作。我觉得是他的这些行为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所以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很想像我的爸爸一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社会提供一些价值。但是我和他不一样的是,他一辈子呆在乡村里面,去守护他想要守护的人,而我可能是从小被他们保护得太好了,就很想逃离那个小山村,去到更远的地方,于是我就直接去非洲了。但是我觉得这和他内在的价值观是一致的,就是想要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这应该是我一个非常深层的出发点。

文哲 | 在中南屋创始人黄泓翔的眼中,第一次接触到您时,您是充满了腼腆与青涩的。之后,您在非洲的磨砺下摆脱青涩,在弱势群体赋权中走向成熟。可以说家庭教育给您带来了很大影响,那么投身公益以及弱势群体赋权的过程给您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
																							      

阿光 | 虽然爸爸在我心中种下了种子,但我在上学期间,状态可能和很多在中国的年轻学生一样,一直呆在学校里学习,其实不太了解真实的社会是什么样子的。在中南屋的工作经历,让我看到社会非常复杂和多元的一方,在这个过程中我是成长得非常快的。首先,当我在做很多关于不同弱势群体的社会调研时,我会看到很多不同人的生活。比如说之前在非洲肯尼亚卡库马贫民窟的难民营里面,他们所有的生活来源都依靠难民署给他们发放的物资,他们不可以离开难民营。我也看到很多传统部落里面的小孩,为了上学,每天要走二十公里。对他们来说,上学是一个太困难的事情。我也有看到在边境的少数部落里面,割礼仍然是存在的,女孩子可能十一二岁就会被嫁给一个自己不认识的老头,她的父母会以此来换取八头牛。同时,也有些人在原始的伊琳里面守护他们的家园,有些人他们在NGO 里面工作去保护他们想要保护的人,有些人在政治领域,有些人在商业领域。我看到了很多和我不一样的生命,这让我发现,原来这个世界这么大,我只是其中一个角色,只是其中一个个体。这是让我决定踏出去,我认为这是变得成熟的第一步。

第二步是在一个很复杂的社会问题里面尝试不要去评判任ä但我觉得很多项目仍然局限在短期物资和金钱的供给和短期人才的输送。有的不好的公益项目会导致当地人可能开始依赖这种救援,而ä¼ 图是三个圆圈的集合,第一个圆圈是你喜欢做什么事情,第二个是你擅长做什么事情,第三个圆圈是你能够为这个社会提供什么样的价值,你所找到的这三个圆圈的答案的集合应该就是你找到的很适合自己的人生选择。我也相信在不同的岗位都能够体现出这个社会的价值,也不是一定要和我一样来做公益项目,找到自己人生的集合我觉得就是很棒的人生选择了。

文哲 | 感谢阿光老师对于她的成长经历和人生体验的分享。最后,我们很好奇您对未来又有什么样的安排和期许呢?
																													      

阿光 | 未来仍然想要继续做这方面的事情。我是在中南屋这三四年的工作经历里面不断地去寻找未来的方向的,后期我感觉自己对教育这个方向非常有兴趣。我很喜欢和同学们相处,我觉得年轻的同学们就像一块海绵一样,张开了眼睛,张开了双手,张开了心灵,去这个世界上倾听,去感受,去接纳,去理解,所以我非常享受这样一种和同学们一起保持好奇去探索这个世界的过程,所以未来应该还会持续做教育领域。

整理 | 邱子珊 邓可欣 张雅淇 徐文哲

图 | 阿光

审核 | 贾天天

编辑 | Bullet

围炉 (ID:weilu_flame)

文中图片未经同意,请勿用作其他用途

欢迎您在文章下方评论,与围炉团队和其他读者交流讨论

欲了解围炉、阅读更多文章,请关注本公众号并在公众号页面点击相应菜单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