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學老師、環保達人譚凱邦邀請他加入新民主同盟,引領他步入政圈;7年後,2021年,他27歲,和譚凱邦一同走上「顛覆國家政權」罪的犯人欄。

雨傘運動時,他是沙田區的地區主任,在佔領行動中走得很前,食過胡椒噴霧。在他記憶中,自己認為社會運動比地區工作緊要,而新同盟則「保守一點」,漸漸生出分歧。傘運結束後,各大專院校退出學聯,作為本土派、「中大本土學社」召集人的他,與新同盟支持學聯的立場不同,最終分道揚鑣。

劉頴匡曾告訴傳媒,2018年新東補選,他被選舉主任取消參選資格,提出選舉呈請之餘,想過轉行,感覺已無事可為,自嘲做了一段時間「港豬」。直到反修例運動燃起,他看見全城參與,自己「無辦法繼續做駱駝,現在不做事,將來就後悔。」

他站的位置是「遊行入紙(申請)師」,前後組織了至少五場遊行——G20各國領事館請願行動、九龍區遊行、遮打花園集會、觀塘區遊行、「天下制裁」遮打集會⋯⋯他共三次被捕,分別是七一衝擊立法會事件後被控「暴動」罪、九龍區遊行後被捕、以及在「天下制裁」集會後被捕並被擬檢控。他早已因成立「中大本土學社」,被建制派和左報批為「港獨份子」,在反修例運動裏,更因多次擔任遊行組織者,成了更顯眼的標靶,連家門都被潑過紅漆。

觀塘區遊行被捕後,他於觀塘警署被拘留30小時,凌晨兩點被帶上旅遊巴,有被捕者打電話給家人交代身後事,他自己則混身打顫地等待。一小時車程後,他發現自己到了新屋嶺扣留中心,警暴傳聞襲上心頭,他度日如年,直到獲釋才舒一口氣,頭腦空白。

後來,又有人警告他要走,還預告他「會受到更高程度的暴力」。他離港一個月避風頭,再次回港。

同樣中文系畢業的同學,不少過上中產生活,他卻在傘運後情緒低落,一直做自由工作者,直到反修例運動,他說:「我們要相信這是最後一次爭取民主,一定要盡力。」

2020年他參加民主派初選,以第二名於新界東勝出,僅少票王何桂藍約百票,其後不久被政府取消參選立法會資格。在被控違反國安法之前,他曾對媒體說,就算香港前景黯淡,仍希望有港人一齊走下去。


回首2019年七一立法會示威期間,他在「煲底」用揚聲器呼籲眾人離開,哭了起來,有人搭住他肩膀,說:大家一起走吧。他擦掉眼淚,承諾他日必會回來。

(本文資料來自曾關注香港政治制度的香港及國際媒體的公開報導、專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