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海明威觉得写到这儿就够了,两人是如何感情破裂,又是如何上演“抓奸”游戏的,就凭读者去想吧。要知道,你写出来的未必就有读者想象的更加惊险刺激,毕竟谈到两性关系,广大劳动人民的想象力是不可估量的。

“阅读的才华就是写作的才华”,这是作家毕飞宇在《小说课》中不断强调的观点。他说,学习写作就是学习阅读,你读明白了,自然就写出来了,它可以帮你建立一个“好小说”的标准。

为了证明这一观点,他分享了自己对海明威短篇小说《杀手》的详细解读,从几句简短的对话中推测出人物的关系和处境,甚至是海明威未曾言明的过往故事,且每一点都逻辑完备、令人信服,是我以前从未读出来的。

想起自己过去几年读书,近乎于吞书,急匆匆地一本接一本,生怕读不完,别说琢磨几句对话了,就连情节也是一扫而过。因此我最不爱读海明威,看了几页就昏昏欲睡,因为按海明威的“冰山”写法,他对情节的解释说明十分克制,而偏爱展示人物的动作和对话,小说的趣味都藏在冰山底下,若不慢慢砸吧,是品不出味来的。

于是我决定让自己读书慢下来,精一点,这就找了海明威的短篇小说集,决定来一场“向海明威学写作”的计划,并将每次的读书笔记都整理出来,发在matters。

本文是计划的第一篇,读《弗朗西斯·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后整理的部分笔记,希望自己能在这轮整理中获益。如果运气够好,我这乱糟糟的一堆玩意竟能给你一星半点的启发,那更是没有白白辛苦了。

 

故事梗概

《弗朗西斯·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故事其实非常简单。美国富人夫妇麦康伯和玛格丽特在城市里待腻了,找了名为罗伯特·威尔逊的白人猎师陪同,来到非洲丛林狩猎。

结果在捕猎狮子的时候,这位麦老兄抛下猎师威尔逊独自猎狮,一个人狂奔逃跑了。妻子玛格丽特目睹了这事的全过程,一直阴阳怪气地嘲讽丈夫懦弱无能,还半夜钻到“真硬汉”威尔逊的房里,和人家睡了一觉。回房间时还和丈夫大吵了一架。

麦老兄痛定思痛,决定第二天出发猎杀野牛,以此重振男人雄风,最后竟真的大展枪法,连杀两头野牛,甚至得到了猎师威尔逊的肯定。可就在面对最后一只野牛的关头,妻子玛格丽特竟举起猎枪对丈夫后脑勺来了一发,麦康伯和野牛一起葬身在野草丛中,故事戛然而止。

妻子为什么要杀死丈夫,两人的关系究竟有什么隐情?

从整部小说来看,海明威并未浓墨重彩地描述两人的过往,更没有大篇幅的插叙,甚至对此没有一个明确的解释,可只要你仔仔细细读下来,就会觉得这结局几乎是“必然”发生的。主人公的命运,早在人物三言两语的对话之间,就已然注定了。

 

三言两语,暗潮涌动

海明威笔下的对话,信息量是极为丰富的,有心的读者能看出许多东西,就像植物学家打量几株野草,即能判断出大体的环境状况。这既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也离不开那么一点点的推理力和想象力。

小说开篇,海明威就写了一段对话,此时正是麦康伯望狮逃窜之后的傍晚,三人在营帐里聊喝什么饮料。

 

现在是吃午饭的时候,他们全坐在就餐帐篷的双层绿色帆布外顶下,装出什么事也没发生过的样子。
“你要酸橙汁还是柠檬汽水?”麦康伯问。
“我要一杯螺丝钻鸡尾酒,”罗伯特威尔逊告诉他。
“我也要一杯螺丝钻。我需要喝点酒,”麦康伯的妻子说。
“我想是该这么着,”麦康伯同意地说。“叫他调三杯螺丝钻。”

 

我初读这段对话,心里是很奇怪的。

按理说,小说开头要么是介绍人物关系和故事背景,要么是有个冲突强烈的场合,这是小说写作的规律。而在非洲大陆上捕猎,有那么多惊险刺激的冲突可以写,甚至把麦康伯那段逃窜记录单拎出来,也比这么一段饮料的对话吸引人。可海明威偏偏就让三个角色坐了下来,安静地聊起喝螺丝钻的事儿。我是肯定不会这么写的,所以海明威真不愧是海明威。

回过头看,这一段对话,其实暗含着人物之间紧张的关系。

首先开篇,海明威用简短的一句话定了基调,他们“装出什么事也没发生过的样子”。装出,这俩字很重要,说明有事发生,只是你读者不知道罢了。而且说明帐篷里的人都在刻意不提某件事,可见不是什么好事,也说明了这些人并不处于一个放松、坦诚的状态——氛围是紧张的。

这时候,帐篷里的人都不说话,麦康伯应该最尴尬,他是事件的中心,他知道大家都在想他逃跑的事,威尔逊和妻子都瞧不起他。于是他率先说话了,给了两个饮料选项,希望大家转移一下注意力。

可威尔逊不知道是真想喝酒,还是向雇主麦康伯表达不满。他小小地驳了麦康伯的面子,既没选酸橙汁,也不喝柠檬水,他要喝螺丝钻鸡尾酒。

麦康伯的妻子玛格丽特的反应是最耐琢磨的,她和丈夫该是更亲密的,却没理丈夫给出的选择,反倒跟着威尔逊说,她也要一杯螺丝钻。显然,她是故意为之,她讽刺丈夫只知道喝些温和的饮料,那是懦夫的口味,她要和勇敢的威尔逊一同喝酒。末尾,她又强调了一句,“我需要喝点酒”,其实还是在表达对丈夫的不满——想不到你是个这样的胆小鬼,我得喝点酒忘了这事。玛格丽特的这一心理,从之后他不断讽刺丈夫,并和威尔逊睡觉就可以看出来,她实在受不了丈夫了。

最后,麦康伯心里又气又没法说,毕竟是他先做了丢人的事,只好同意说,那我也喝螺丝钻吧。这儿我们也能看出,麦康伯在和妻子的关系中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若是遇上脾气暴的,这时候哪管对错,已经开始骂妻子为啥胳膊肘往外拐了。同时,妻子和丈夫的感情也不好,若是恩爱夫妻,玛格丽特这时候不该是讽刺丈夫或是沉默,而是好言安慰才合理。

类似的对话,在这篇小说中俯拾皆是。海明威用了开头近三分之一的篇幅,让三个人之间接连不断地聊,来吊读者的胃口——麦康伯到底为什么逃跑了,逃跑的样子有多丢人,妻子何至于要阴阳怪气到这种程度。等读者实在难以忍受了,他才慢慢悠悠地回忆起麦康伯的“精彩瞬间”。这时你就会发现,不论是人物关系还是核心冲突,早在开头就已齐备了。

读到一半,才让人觉察原本平淡的开头另有深意,这是好的写法吗?我不知道,在这个自媒体时代或许不太好。如果这篇文章不是出现在海明威的小说集里,而是微信公众号的一篇推文,我可能看了开头就放弃了。毕竟,这是个需要作者把故事的五脏六腑都挖出来,血淋淋地给读者看的时代,但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全然“挖出来”,对文学来说想必是一种伤害。

 

冰山一角,窥见全貌

海明威很会藏,但他更明白如何去“挖”,仅露出一个角,就让人想象出全貌。这弥补了短篇小说的一个缺陷,它几乎很难花大篇幅去展示人物的过往,以致于故事缺乏厚度,人物不够立体。但这对海明威来说不是问题。

在猎狮行动结束后的半夜,玛格丽特偷偷钻进了杰尔逊的帐篷,“春宵两小时”之后,被醒来的丈夫抓个正着,两人之间就有一段精彩的对话,这将海明威的“冰山写法”展现得淋漓尽致。


两个钟头后,他的妻子走进帐篷,撩起蚊帐,舒适地爬上床。
“你上哪儿去了?”麦康伯在黑暗中问。
“唷,”她说。“你醒了吗?”
“你上哪儿去了?”
“我刚才出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是这样吗,真见鬼。”
“你要我说什么呢?亲爱的?”
“你上哪儿去了?”
“出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这倒是这种事的新鲜说法。你是条骚母狗。”
“嘿,你是个胆小鬼。”
“就算是吧,”他说。“又怎么样?”
“拿我来说,没怎么样。可是请别跟我说话,亲爱的,因为我困得很。”
“你以为我什么都忍受得了?”
“我知道你会的,亲人儿。”
“嘿,我不会。”
“亲爱的,请别跟我说话,我困得很哪。”
“不能再干这种事啦。你答应过不干了。”
“唔,现在又干了,”她柔情蜜意地说。
“你说过,我们要是这次出来旅行的话,绝不会有这种事。你答应过。”


这段对话实在是太耐琢磨,以致于我全篇摘录了下来。在开头,我们只是知道妻子和丈夫的关系并不好,却闹不清楚原因,那么读到这儿,有心的读者就全明白了。

“你是条骚母狗”,“不能再干”,“你答应过不干了”,“现在又干了”。

玛格丽特干什么了?结合她去杰尔逊的帐篷,我们都知道,她去干那个了。更重要的是,这不是她第一次干,而是干了很多回,还被丈夫发现了很多回,并且还承诺不干了。按照逻辑,接下来该是段插叙,若是我来写也会插一段的。可正当我睁大了眼睛要看看这段风流往事时,海明威不写了。

显然,海明威觉得写到这儿就够了,两人是如何感情破裂,又是如何上演“抓奸”游戏的,就凭读者去想吧——反正我告诉你有这事儿了。我仔细一琢磨,确实该这样,海明威若是老老实实写了三千字的夫妻故事,那也实在太落俗套,平白添了小说的篇幅,还减慢了节奏,最关键的是,你写出来的未必就有读者想象的更加惊险刺激,毕竟谈到两性关系,广大劳动人民的想象力是不可估量的。

我们能从这段摘录里学到的,还有对话的写法。我总结的两点是,首先要符合人物的性格和关系,其次得有一来一回的博弈感。我把这段对话稍微修改一下,就很容易明白了。


“你上哪儿去了?”麦康伯在黑暗中问。
她说:“我和杰尔逊睡觉去了。”
“你这个骚母狗,你答应我不会再干的!”
麦康伯狠狠瞪着妻子,突然举起猎枪。丛林里的鸟被枪声惊起,全营地的人都被吓醒了。


我这儿把妻子的回答改了,改成了直接回答,这是很不对劲的。

第一,这不符合人物的个性,玛格莉娅从来都是阴阳怪气,少有直接羞辱丈夫的行为,再加上她是出轨一方,心里也虚,这么说话是不合理。

第二,这段对话情绪来得太快,麦康伯受到了最激烈的羞辱,瞬间做出了最激烈的反应,因此整段对话缺乏博弈感,不精彩。

像原文那般,麦康伯问,妻子转移话题,麦康伯又问,妻子又想撒谎蒙混过关,最后实在逃不开了,两人才开始正面对决。这段对话是有互动感的,而且能展示更多的信息,包括两人的性格、关系、地位,全在这几百字间展现得淋漓尽致了。

总而言之,对话要要牵动人物的情感,而这情感又以他们之间的关系为基础。我再随手举个例子。


“你中午吃了吗?”
“吃了?”
“晚上吃了吗?”
“吃了。”


如以上这样的对话,光这么看是无意义的。若是两人有了关联,是母子刚闹了矛盾,儿子很晚才回家,那么就有了点意思——母亲很关切,儿子还在生闷气。

但这对话只是合理,却不够精彩,没有博弈感,于是我再改改。


“你中午吃了吗?”
“托妈妈的福,喝了一顿西北风。”
“你怎么说话的,难道是我的错吗?”
“妈妈怎么会错呢,上次你把我的游戏机送人,不也是帮我和亲戚打好关系吗,我谢谢你还来不及呢。”
“那我今后不管你了就是。”
“我求之不得。”


这是我随手杜撰的,自然和海明威差得远了。但若这是个阴阳怪气的死小孩,对话也还算合理,同时也具备博弈感,我们还能知道母子的矛盾不仅来自于当下,是长期累积的结果,信息量也足够大了。

以上就是我这次做的部分笔记啦。最初想的挺好,真做起来还是费劲的,成文也不甚让人满意。不过写出来就得发,俺也不怕羞,拾掇一下脑子,就该读下一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