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九龍山峰

《箇處有段故》關於九龍半島的節目已屆尾聲,本集將為大家介紹位於九龍城市邊陲的山峰,這些山峰在古代是旅經當地者的辨路焦點,今日卻是不少香港市民假日登高望遠的好去處。
在明代《粵大記》的地圖載有「九龍山」一名,從地理位置推測,相信位於今日金山、獅子山郊野公園並延伸至西貢,之前便為大家介紹過九龍作為古代香港水域較為顯著的地理特徵(〈九龍係邊九條龍?九龍城點解三不管?〉)。
獅子山 – 古名虎頭山
獅子山高495米,其山頂形狀被古人冠以不同名稱。根據嘉慶《新安縣志.山水略》載「虎頭山」:「虎頭山在官富九龍寨之北,亦名獺子頭,怪石嵯峨,璧立插天」,位置與獅子山吻合,加上獅山山頂的形狀,只要加以想像,其實也與臥虎相近。此外,由於山頂在雲霧較多時,遠望則見層雲環繞,故又名「駱頂含煙」。
1898年英國租借新界後,測繪人員以其形狀命名為「Lion Rock」,「獅子山」因而得名。而「獅子山」最深為香港人熟知,實與香港電台經典節目《獅子山下》有關,由羅文主唱的同名歌曲《獅子山下》亦成為經典。
筆架山 – 古名獅子嶺
獅子山鄰近的山峰便是「筆架山」,這個山峰古稱「獅子嶺」,因為清代遷界後為了加強海防,故在該頂建立烽火台,故改稱「煙燉山」。在《新安縣志.山水略》載「獅子嶺」:「獅子嶺在六都(九)龍塘村側,(…)康熙年間移遷分界在此,煙燉舊址猶存,又名煙燉嶺。」有趣的是,英國以該嶺烽火台的功能,英文定名為「Beacon Hill」。
及後由於該山遠觀貌似筆架,故中文又轉為「筆架山」。而中英文名不一致的用法亦沿用至今。
重溫廣播版歡迎到:https://www.buzzsprout.com/1536379/episodes/8080130
參考資料: 饒玖才:《香港的地名與地方歷史(上)——港島與九龍》(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11年)。
#香港史 #歷史 #故事 #history #HongKongHistory #九龍山 #獅子山 #筆架山 #LionRock #BeaconH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