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傳統基金會昨日(4 日)發表年度經濟自由度指數,香港首次被剔出評級,原因是近年政策受北京控制,基金會因此將香港視為中國其中一個城市,不再獨立為香港評級。香港政府回應表示「極度失望和遺憾」,強調香港仍有「經濟自由、法治及司法獨立」。

政府又表示,對於基金會指香港的經濟政策由北京控制,「特區政府絕不認同」,又斥基金會對香港是「政治上有偏見」。

政府指,香港特區有「經濟自由、法治及司法獨立」,也會繼續致力「維護香港的制度優勢」,包括法治和司法獨立、簡單稅制和低稅率、高效的政府、自由的貿易和投資體制、公平競爭環境。

最後,政府指,「對香港的長遠經濟發展充滿信心」。

曾 25 年蟬聯第一 今被剔出評級

《華爾街日報》和美國傳統基金會自 1995 年起每年均會根據貿易自由、財產權利、司法效率、政府誠信等範疇,為各經濟體系評分,發表經濟自由度指數,香港曾經 25 年蟬聯第一,去年遭新加坡擊敗跌至第二位。

今年的評級繼續由新加坡蟬聯最自由經濟體,評分比去年增加 0.3 至 89.7 ,第二的則為新西蘭,總分為 83.9 。香港中國一同被評分,中國排第 107 位,被評為「大部分不自由」的經濟體,自由度評分遠落後於 23 與 24 位的日本和南韓兩個亞洲領先國家,低於泰國、越南與菲律賓等發展中東南亞國家。

指數的編輯指,香港和澳門居民從比內地更大的經濟自由政策中受益,但「近年來的發展已明確表明,這些政策最終是由北京控制的」。

香港過去一直吹噓自己是通往中國的理想門戶,是國際金融中心,擁有獨立司法機構、新聞自由和深厚的金融市場,並經常引述年度經濟自由度指數的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