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rmie】

看了《靈魂奇遇記》沒有?很窩心的一部電影,對於靈魂和宇宙有著奇幻的描繪,但看來卻是再真實不過。也喜歡它對生活的描述,沒有過分煽情,輕淡真摯而又發人深省。

生命可貴,忠於自己,活在當下,帶着熱情做人 — 講的都是老生常談,然而,活在今日的世界,就是散發靈光的人也容易迷失。這樣一套電影正好讓我們照見了自己,找回初心。

在理念以外,我認為電影有兩點尤其出色。首先,它完整透徹地呈現了一套完整的宇宙觀,輕鬆淺白地呈現了生命的起始和終結,描述了靈魂是怎樣的存在,並帶出生前死後的世界,以及永恒的精神境界。不但勵志感人,更讓人對生命和宇宙有了全面的理解或想像。

另外,在敘述故事時,電影也描繪了眾生面相,透過他們探討更深入的話題。我嘗試歸納出六種人物,當中大概有你有我。這六種人物包括:

執迷不悟的基金經紀

病態地追逐金錢,被世俗功利迷惑束縛,行屍走肉,靈魂扭曲,因為偏執成狂而變成了怪物。

或者你也察覺,怪物和進入心流體驗的人都同處於精神領域,因為兩類人都脫離了現世,只是一個在天空沉醉,一個在地上淪喪,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當月風上前解救怪物時,說出一句:「又係個基金經紀。」全場爆笑。帶著天性的人都有這種直覺,儘管圓融一點看,這種說法或有武斷片面之嫌。不過電影並不流於尖酸,反而示範了同理心,讓我們看見每隻怪物裡面,都是無助的孩子,在紛擾的世界迷失了,才焦慮無限放大吞噬了自己。

他們需要的其實是真誠的關懷,一點撫慰去觸動心靈,讓他們能信任別人,肯定自己,明白快樂何在。當他們撫心自問:「我到底在做什麼?」便是醒覺的時候,找回純真的靈魂。

其實這又何止於凡夫俗子?聽過好些故事,藝術家,甚至高僧當年出家也同樣經歷連番掙扎。或者我們境況有別,在追求幸福的路上,面對生命的考驗,我們都會總有軟弱無助的時候,亦因此應該學會對別人再慈悲一點。

苦悶煩躁的大眾

地鐵裡的乘客,街上的人群,雖不像基金經紀那樣執迷成精神怪物,但卻困在現實中,營營役役,苦悶煩躁。他們失卻了天性,生活一潭死水,靈魂乾枯。是不是全都沒有理想或熱情呢?未必。有的像理髮店裡的保羅,原本也是懷有夢想的人,但挫折令他變得苦澀悲觀,沉淪於失敗主義。失去了生活的熱情,同樣困在現實中受苦。

堅信人生使命的阿祖

熱情得到啟發,體會到心流的美妙,阿祖的世界裡就只有爵士樂,因為他相信這是他生命的意義;他也願意為此承受困頓和苦楚。但他不知道的是,自己正因這份執著而受苦。敷衍他的學生,否定他追夢的媽媽,就像愛情般遙遠的夢想,成了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之苦。

他有高尚的一面,看似堅忍卻又脆弱,經不起媽媽再三反對。因此他只能不停向夢想借力,執迷於所謂的人生目標,無形中否定了其他事物的價值,也否定了讓自己快樂的可能。

面對家人和社會的質疑,他變得怯懦自卑。挫敗,焦慮、沮喪讓他失去了自信,心變得越脆弱,夢想便越崇高,眼光狹窄,生活苦悶。因此他總是有點神經質,落寞的他變得迂腐,白白錯失了生活中的快樂和感動。自以為奮發熱情,但事實是一直迷失。一夜夢幻過後,駭然驚覺世界沒有變成天堂,又是一樣的空虛,多諷刺?

不過,但至少他在生活的磨礪中盡力地保存了最初那點火花,哪怕夜闌人靜時會黯然神傷。我想每個追尋理想的人都深有共鳴。而要是你也在漆黑中打轉過,都不免帶著一點憐惜去看這個糊塗的大細路。天地不仁,所以我們更應對自己寬容。

特立獨行的船長

完全沉醉於熱情的人雖然能到達精神境界,但他們並不帶着意識,心流就像一場夢。

但在街角舞動廣告板的月風,卻是能在精神境界裡帶着意識自由航行。他看透世事,既不執着,也絕不厭棄。無論是生活形態,還是情感和心靈,都是完全自由的。所以你可以說現實中的月風沒出息,又或者覺得他是個瘋子,但他卻比所有人都自在、快樂。甚至乎,轉廣告板未必是他的熱情,反正他都能忘我,沒有煩惱,心無旁騖便是禪的境界。無論是現實還是精神世界,他都自由快樂。

值得一提的是,船上的夥伴還包括冥想大師和精神學家,也就說明了門路不同,但境界相通。超脫逍遙從來不假外求,只在於心境。這樣的人媲美莊子,是真正的人生贏家。

天資過人的 22 號

比起其他純潔的靈魂,22 號更聰穎,更有主見。他既能夠吸收偉人的思想,更能提出不一樣的見解。他是個典型的頑皮天才學生,看似離經叛道,但句句都是道理真言。這樣的靈魂,照理來說在現實中應該大有作為的。然而正是因為他過早看透了做人的煩惱,他寧可待在靈界千年也不願投身現實世界。

他的看法其實沒錯,做人真的很煩,只是他也忽略了人生的樂趣。再加上靈魂導師,包括阿祖都以為做人必須要找到熱情和人生目標,才令 22 號更加抗拒去找火花。其實導師都捉錯用神了,正如靈魂褓姆所說:「太膚淺了。」過分強調成就、激情、貢獻,卻不知道所謂微小的生命本身就有著價值。

或許人們總是期待感人勵志的電影,從開場便跟著阿祖追求人生目標,但 22 號顛覆了我們對勵志人生的認知,帶領觀眾思想進入新的高度,放下對那個終極的人生意義的偏執,嘗試體會用心活著的每一個瞬間,這樣的生命便有了價值。

靈魂需要的是火花帶來的感動,而不是火花的相。讓他們學會在生命中找到喜樂才是活著的意義。人生並無偉大卑微之分,只怕你不熱愛生活。厭世的 22 號陰差陽錯進入了人世,終於體會到生活的可喜之處,帶着赤誠到處去碰,反而為世間帶來了許多溫暖和啟發,與阿祖成了好一對對照。

我想像童年的阿祖也是同樣天真活潑吧?22號只生活了半天,要是經歷半生磨練,他會不會變得像阿祖那樣封閉呢?

要是你能像 22 號那樣天真地享受生命的一切,請你繼續快樂下去。

列舉了五種人物,最後一種是誰呢?沒錯,就是大師。

淡定滿足的理髮師

被阿祖稱讚為優秀理髮師的他志願是做獸醫。對於理想、夢想、熱情、人生,他沒有太多高見要發表,只是好好剪髮,聆聽客人。即使志願沒能實現,他也沒有抱怨。他能面對現實,卻不失絕望沮喪,積極豁達,樂天知足。

因為他有一顆寬廣而純真的心,清楚自己的性格特質作出選擇,不因理想、使命一類事情而心煩意亂。就算不進入精神境界,他的人生都是快樂的、有意義的,是平凡的偉人。

這就是我理解的六類人物,隱約有點佛家六道的意味,有快樂逍遙的天人,有夾在煩惱和高尚之間的凡人,也有地獄受苦的人、求之不得的餓鬼、愚昧的畜生,和有大能而帶點驕縱的阿修羅。不知道你又覺得有多少種人物?自己又是哪一種?希望成為哪一種?

後記:故事結束後,觀眾全都留下等待彩蛋,想必都期望看到投身人世後 22 號,看他會否再遇阿祖。沒想到被幽一默,只得滿腹勞騷的靈魂核數師泰莉大叫「走啦!散場啦!」果不期然。我對這小設計非常欣賞。既然明白了生命的真諦,又何必執著於重逢呢?遇上或否,冥冥中自有主宰,而無論 22 號降生於何地,每個靈魂其實都一樣純真、可愛,不是嗎?

 

作者自我簡介:創作人,步行團導遊,喜歡故事,喜歡遇見,胡亂踩界,頑固地做個完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