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兩宗打科興疫苗死亡個案,總會令人卻步,或轉打復必泰。不過,最後可能無選擇。政府中人指,受歐盟對疫苗出口管制影響,一百多萬劑復必泰疫苗到港後,不能保證還有貨到港。意味大家到時只有打國產疫苗或不接種的選擇!

今日兩單新聞令人印象深刻,一是袁國勇教授打復必泰疫苗一是再有人打完科興苗死亡。即使十個專家講十次,打針同死亡無必然關係,但都難以證明完全無關。若你想打針,望到袁教授本來等接種港大自家製疫苗都轉軚,支持復必泰疫苗,想打針選擇復必泰都是理所當然。

這一刻仍有選擇,新一批復必泰疫苗預計 3 月 7 日到港,計及之前已到港的,即有一百多萬劑,預約復必泰的人已經超過十一萬,暫時數字上算是足夠。不過即日傳來壞消息,意大利首次引歐盟實施疫苗出口管制規定,禁止阿斯利康疫苗運往澳洲。同一時間,本港政府也做定最壞打算,認為這批復必泰疫苗到港後,不敢保證下一批能順利供港,所以要重新分配疫苗。以一人要打兩劑疫苗計,據了解政府會確保打完第一針的人都可打第二針,即現有復必泰疫苗只足夠五十多萬人接種,夠數政府就會截數。

現時是高危群組可以預約,毫無疑問,大部分醫護人員都跟袁國勇想法,選擇復必泰,保護率較高。有接種的長者表明信國產貨,選擇科興是不二之選,但近日見到有人打針後死亡,部分人已經打退堂鼓。他們仍然可以選擇另一款疫苗復必泰,可是不屬於高危群組的你或我,有沒有選擇?有,選擇不接種。一些人想到外國的人,若將來要疫苗證明,會否到時已經再無選擇,只有科興?若政府不能保證訂了的疫苗順利供港,是否應該交代清楚,已到港的疫苗會怎樣分配?

政府由疫苗採購,選擇以致審批,都是閉門造車。由最初為何採購這三種,專家意見如何?完全沒有發表過,市民只知道拍板買了三款。到其後審批緊急使用,大眾對這疫苗的認知,除了專家在記者會簡單交代過,部分市民是靠自己上網找資料,又或一些醫生根據外國數據、醫學期刊,在網上分享見解,讓市民知得更多,同一時間疑問也更多。

現在,訂購了的疫苗可能未能如期到港,政府暫時未有交代,是否到疫苗剩餘「0」,才讓廣大市民知道呢?是否到一切已成定局時,大家再沒有選擇時,就跟市民說一句:「大家只有接受現實 ,想打就只有打國產貨。」香港已經令市民大眾變得再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