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打科興疫苗後死亡 劉澤星:會確保疫苗效益高於風險才安排接種

本港一星期內出現兩宗接種科興疫苗後死亡的事件,專家委員會初步認為首宗事故與疫苗接種並無直接關係,明日將就第二宗個案開會評估。政府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召集人劉澤星今( 7 日)出席港台節目《城市論壇》時重申,疫苗效益必須大於風險,政府才會讓市民接種。不過,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批評,政府疫苗網頁提供的資訊有限,令市民難以評估自己是否適合接種疫苗,又指當局要求市民如有疑問諮詢家庭醫生是「不切實際」,建議醫護主動向接種人士查詢身體狀況,評估是否適合接種。
劉澤星表示,疫苗接種計劃展開後,委員會一直有監察及收集出現不良反應的數據,並以科學和醫學常識分析,一旦有問題會即時公布,希望市民對接種疫苗有信心;強調疫苗效益必須大於風險,政府才會讓市民接種。
劉澤星又說,疫苗專家委員會建議 60 歲或以上的人士優先接種,是基於香港至今共有約 1 萬 1 千人確診武漢肺炎,當中 65 歲或以上人士佔近 2 成;而因染疫而死亡的人有 200 多人,當中逾 8 成是 65 歲或以上人士,反映長者或對武漢肺炎的反應或死亡率較高。
劉澤星認為,應關注市民在接種疫苗後,出現不良反應或死亡個案的情況會否增加,他又提到 2018 年人口統計顯示,香港每年死亡人數平均約 48 萬人,「大家試想想如果有咁大型的接種計劃,每日有一萬至幾萬人接種疫苗,真係會睇到呢啲人入面有死亡個案」,「我唔係話呢個可以解釋所有嘢」,強調仍要審視兩宗死亡個案。
林志釉:要求市民諮詢家庭醫生「不切實際」
對於近日有兩宗市民接種疫苗後死亡個案,林志釉認為政府有必要解釋,兩宗死亡事件與接種疫苗是否有關;他續指,市民最關注的是其身體狀況是否適合接種疫苗、疫苗是否安全,惟市民從政府網頁獲取的資訊有限,又指當局期望市民如有疑問,應向家庭醫生查詢,是「不切實際」。他指部分國家或地區,會安排醫護在接種地點,主動向向接種人士查詢身體狀況,評估是否適合接種,香港政府應該仿傚。
崔俊明:接種後免疫系統出現反應 或致心血管炎症
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則於節目提到,接種新冠病毒疫苗不會直接導致中風或心肌梗塞等疾病,但如果接種者出現較強的免疫反應,可能會令血管有炎症反應,期望專家進一步解釋,接種疫苗有否間接令患者加速血管發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