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戲貓 Meowmitalk】

黃修平是一個很喜歡講夢想的導演,但偏偏香港並不是一個適合發夢的地方,然後再經過香港這兩年的動盪,我們都開始不敢談夢想。當香港的年青人仍然在重重創傷的鮮血之中,質疑當初奮不顧身的自己,為這一切的徒勞無功而沉默不言,黃修平選擇了用另一個現實但卻更溫柔的切入點談夢想,觸碰年青人的傷痛。

狂舞派3 討論的是追夢這回事的本質。談及夢想,好多時我們的焦點都在於圓夢、追夢成功的一刻。挫折和失敗只是過程,並不是結果。沒有人想去看奮不顧身去追夢,然後生意失敗頹垣敗瓦的樣子。對於夢想,我們都沒有承受失敗和絕望的承載力。

追夢到底是手段還是目的本身?

然而,你還記得當初你發夢,你變得勇敢,你決定踏出 comfort zone,踏出家門的一剎那,是因為什麼嗎?你想的並不是會否成功,當下佔據你思緒、令你不得不以行動回應的,是你內心的那一份衝動、憤怒,還有那一份不甘。你之所以追夢 — 是因為你要回應你心裏面的那個願景和夢想。

這才是我們當初追夢的初心。

妥協以外的另一個選項

我並不是說結果不重要,但我想說的是結果並不足以定義追夢本身。當我們生於一個不斷變壞的時代,夢想無處安放,彷彿接受就是唯一的選擇,我很喜歡一句說話:「也許我們無法改變世界,但至少我們可以不讓世界改變我們。」你知道嗎?妥協以外,我們還是有另一個選項的 — 忠於自己。

在這個城市灰暗的天空下,繼續為夢想起舞,並不是因為知道會成功,而是因為我是我。生於這個時代,大概我們都需要一份自我,and this is the way we keep dancing.

作者簡介:愛看電影的平凡香港女生,以寫字為樂,經營影評扎記的 instagram (@meowmital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