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三分一碳排放與糧食有關 中國佔 13.5% 居各國之首
最新刊於《自然糧食》的大型研究發現,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人為溫室氣體排放與糧食有關。而砍伐森林改變土地用途、化肥的使用、牲畜業、業界排放的廢物,以至廚餘問題,都是糧食系統有高碳排放的原因。
過去有大量報告試圖量化糧食系統的碳足跡,但是次由歐洲委員會聯合研究中心領導的團隊指,這是首個囊括所有國家和包括糧食生產、包裝、分銷到食物垃圾處理等層面的研究。
團隊表明,糧食系統需要轉型,並希望團隊創建的數據庫,有助確定針對糧食系統中哪一環,才最有效減少排放的措施。
團隊所用的數據庫提供了 1990 至 2015 年糧食系統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估算值,並發現糧食系統的碳排放量佔 2015 年總排放量的 34% 。
2015 年糧食系統碳排放量最多的 6 個國家分別是佔全球總糧食排放量 13.5% 的中國、佔 8.8% 的印尼、佔 8.2% 的美國、佔 7.4% 的巴西、佔 6.7% 的歐盟和佔 6.3% 的印度。
這些排放中約有一半是二氧化碳 (CO2) ,主要來自土地使用改變、森林砍伐和有機土壤退化造成的碳損失,以及由包裝、運輸和加工等步驟產生。
另外三分之一的排放來自甲烷 (CH4) ,主要由牛、羊等反芻動物釋放,還有稻米的生產和生物廢物的處置; CH4 是一種吸熱力比 CO2 更強的溫室氣體,其全球升溫潛能值是 CO2 的 28 至 36 倍,因此對氣候有更嚴重的影響。而全球升溫潛能值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是衡量特定氣體和相同質量 CO2 比較之下,吸收熱能並殘留在大氣層的相對能力。計算 GWP 時,通常會以一段特定長度如一百年的評估期間為準。
團隊又指,剩餘大部分糧食系統排放來自化肥的一氧化二氮 (N2O) 。此外,團隊指製冷中經常發現的氟化氣體只佔排放很小的一部分,但在不斷增長。
糧食系統近三分之一排放來自能源消耗
團隊亦發現,全球糧食系統的能源消耗越來越大,其排放量的近三分之一直接來自能源消耗。
雖然與分銷相關的排放量正在上升,但報告指糧食被運送的距離所造成之排放不及包裝來得多,前者佔 2015 年糧食系統總排放量的 4.8% ,而包裝則佔 5.4% 。
另外團隊指,在此期間整體人口增長與食物相關的碳排放量脫軌,碳排放增長速度慢過人口增長。但全球各地兩個數字的增長都有很大差異,一些國家和地區因為內需和出口,碳排放量大幅度增加。
團隊最後呼籲制定政策以提高供應鏈效率,並減少當中的排放,同時間更多人口能獲健康飲食。
上周,聯合國的報告指全球每年浪費超過 9.3 億噸食物,數字是此前原先最佳估計的兩倍。該份名為《2021 年食物浪費指數》的報告指出,9.3 億噸被浪費的食物有超過六成,即 5.7 億噸來自家庭層面;而每年全球每人平均浪費 74 公斤食物,在香港每人每年浪費的食物更高達 101 公斤,為全球平均的 1.36 倍。
來源:
Phys.org, Food drives a third of global emissions: report, 9 March 2021
報告:
Crippa, M., Solazzo, E., Guizzardi, D. & et al. (2021). Food systems are responsible for a third of global anthropogenic GHG emissions. Nat Food. doi: 10.1038/s43016-021-00225-9
文/Alan Ch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