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Paco Chiu @ 漫讀香港書店 Read.HK】

二月底,佬訊的佬編 J 相約遊訪書店,原料港島會合,不意他傳來新亞研究所圖書館書展消息,絕版書籍不少。避買舊書已逾半年,始終心癢。晨起趕忙躍上小巴,相約在土瓜灣的早上,彷彿再續那年深水埗書店夜裏的偶遇與書緣。

上午,新亞中學門外早有書友排隊,畢竟舊書活動常客。跟隨其後,不一會書友 G 亦至,半年不見,談及近月舊書與見聞,書本引力尤在。邊聊邊等,時間不覺過去,急奔上樓,禮堂書海壯觀。周作人《兒童雜事詩》線裝本稀見難遇,崇文書店 1973 年出版,美金定價銷往外國圖書館,瞬遭搶購一空,幸得書友分讓。

新亞研究所創辦於 1953 年,今位處新亞中學,同址並設圖書館。書展一如研究所定位,專售文史哲書籍,計有新亞研究所出版錢穆著作、唐君毅哲學、嚴耕望唐代史、趙冰論傳統婚姻法等,另有崇文書店與人生出版社等書籍,目不暇及。有年輕讀者結伴同來,像似修讀文科,選書論學,興奮討論,前人學問與書本覓得後繼。

據友人 JM 說,這批崇文書店書籍約已存積近三四十年,是次遷出書倉重見天日,就似重光,滄海桑田。旺角新亞書店蘇賡哲博士〈談獨立書店〉一文曾提及崇文書店原屬周康燮所有,後被龍門書店收購。崇文出版書封無華,字體平正,用色淡樸,影印出版論文集、廣東文獻與近人著作等,保存學術文化有功。

書展只收現金,J 挑書不少,遂去提款,回來之際已手執紅白藍袋,手抱《新亞學報》等戰利品,好不得意。書展中午暫休,與 J 外出午膳,等待書展補貨。「想不到認識您只有幾年,印象中還以為更久。」 「這幾年發生了很多事呢。」「是的,這幾年是過得有點奇怪。」他說。

「為什麼最近少買書了?」「不想多買了,其實不過是 loop。」想及有書買後無暇細閱,割價求售,騰空地方後卻又再買,像極上癮。J 則說不願翻揭藏書,妥善護持如似古董,靜候緣來,「為下一代看管他們的書」。書本存儲流向,自有因緣,眾人書展各取所需,各有志向與追求。

午後折返書展,再看一陣子書,巧遇其他書友,更趕及研究所圖書館開放參觀。眾人沿窄廊緩步而入,書架顯舊而堅實,線裝書瓷青藍調遍目皆是,紙張書脊已然泛黃,幸虧入藏館中,充當研究基石。百納本二十四史及大藏經等正典齊套安置,篇幅厚重,尤顯傳統文化博大淵深。館內仍保有昔日牟宗三教授之研究室,「這本牟先生的紀念集,是我們當年編的。」學人足跡與光影珍本刊載,現已絕版。負責導賞的圖書館館長潘秀英女士詳細介紹說。

經圓梯登上層,書架接連眼前展現,且有洋書館藏,小房內則有唐君毅教授昔日藏書連簽名。樓中央桌上放著一批待修復書籍,有導賞義工昔日從事檔案文件修復工作,今協助圖書館保存古籍舊書,熱心介紹本地圖書修復課程,更寄語年輕人傳承技藝。守護紙字,也是守護文化與傳統。

從圖書館返抵書展,下午人已漸多。欲買書籍太多頓失預算,還得向 J 借款,放縱消費一天。喜獲錢穆《論語新解》《莊老通辨》、陳安仁《歷史教育通論》、張純明《中國政治二千年》等書。隔周再訪,相遇書友有同有異,《兒童雜事詩》幸有補貨限購,搶先截得,買後全數分予朋友,其後補買些書,不枉一行。 期間有教師引領學生參觀書展與圖書館,言談間介紹扎克《草窗隨筆》散文集,「扎克是麥仲貴先生的筆名,他當年在新亞研究所曾出版《宋元理學家著述生卒年表》等書……」學林逸事與功夫,點滴流傳。學者與書本固然各有際遇,然而得聽都是有緣。

新亞研究所與圖書館過往鮮見於公眾視野,事功與貢獻多只學術圈子流傳。所內同人看顧書籍多年,發揚學術,低調樸實,連同館內浩博館藏與背後象徵之傳統中國文化與精神,令人崇敬。以至今次開倉出售罕本,定價亦非旨在謀求暴利,與我急攬書籍狼相恰成對比,惹人反思。後方知新亞研究所經費籌措不易,且因失修與蟲患,藏書多有損壞,研究所董事會計劃活化圖書館及將館藏電子化,並接受校友與各界人士捐助。

那天臨近離開,與 J 到校舍圓亭外參觀。新亞中學校舍由香港第一代華人建築師徐敬直設計,距今不覺已半世紀。想起錢穆《師友雜憶》談及建立新亞書院與新亞研究所情事,區區數章墨痕,不及親見雋永。徐敬直曾著有 Chinese Architecture, Past and Contemporary(《中國建築之古今》)一書,那代人身處中西文化與冷戰狹縫之間,致力融通古今與中外,思索傳統的前景與其如何揉合現代,路遙似無止境。回首今天,不禁想及新亞書院與新亞研究所寄寓之新亞洲理想,是否已經實現?

曾有父輩朋友問「現在仍有人讀錢穆嗎?」記得中學高考備課,略覽錢穆《國史大綱》,後讀其《中國文化史導論》,民國時期中西文化之爭自此成為心頭的瑣思。如今社會主張價值多元,傳統與權威之間關係游移,如何傳統,如何現代,關鍵也許在於如何看待手上的書。

 

新亞研究所將於本周六(3 月 13 日)舉辦最後一天書展(開放時間為 10:30-16:30),屆時包括圖書館導賞。更多活動詳情,可見新研書友Facebook

參考文章:
潘秀英:〈新亞先賢的文化寶藏 — 新亞研究所圖書館〉(圖書館導賞時派發)
木田:〈隱世的學者 — 懷念麥仲貴先生〉,載 Matters,2020-04-14

作者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