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前,兩部把許多香港人弄哭的紀錄片,沒把我搞哭,倒是許鞍華幾乎把我搞哭了。2014 年看她的《黃金時代》,也是被感動得稀里嘩啦。許多人覺得那部電影拍得不好,但我卻認為許鞍華通過蕭紅,拍出了一種時代的悲涼感。

事實上,通過《好好拍電影》,在許鞍華身上,我也感受到了一種類似的悲涼感,儘管整部片子的基調並不悲涼,許鞍華自己也總是臉上掛着笑容,輕鬆地面對着鏡頭。

電影拍出了許鞍華的真性情,她在鏡頭面前幾乎毫無保留地分享著自己,而這種真,很難通過鏡頭在其他導演身上看到。所以到影片最後,許鞍華對電影、香港的告白,則並不會讓人覺得都只是頒獎禮上常聽到的那些陳詞濫調而已,顯得特別的真誠和動人。

《好好拍電影》劇照

以《好好拍電影》為名,紀錄的對象又是知名的資深導演,影片卻並沒有把焦點放在許鞍華的創作觀上,而是把更多的篇幅用於呈現她是一個怎樣的人,中間穿插她的作品,使她的生活和作品之間產生了某種微妙而有趣的聯繫。像我這種看她電影不多的人,也能迅速地對她的創作體系建立起一些基本的認識。這是一部很生活化的紀錄片,如果不是許鞍華,或這個製作團隊與她之間沒有足夠的熟悉和信任,很難想像會拍得如此生活化。比如,你很難想像《無涯》會拍杜琪峯怎麼逗貓,或他和家人怎麼相處。順便一提,《無涯》的導演參與了本片的剪輯,他特別勝任這類紀錄片的剪接。其實,本片最後部分談許鞍華對香港的愛,與《無涯》的後半部份講杜琪峯對香港的羈絆,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好好拍電影》劇照

《好好拍電影》劇照

自稱以電影為伴侶、文學為情婦的許鞍華,許多人或會覺得她孤獨。但你看她和親人之間的相處,看到她有那麼多文化圈、電影圈的好友,又怎會覺得她孤獨?然而,電影又確確實實捕捉到了她的某種孤獨。在大陸出席各種活動時,她和周圍環境之間的格格不入,便給人這種孤獨感。博納之夜,一片歡騰,她卻一個人溜出去抽煙;有節目邀請她上台,主持和觀眾像呼喚偶像一樣大聲呼喊著她的名字,她卻似乎並不享受。她也是明白人,她知道得到了一些資源去拍攝一些自己想拍的電影,就得付出一些相應的代價;同時她也有一些必須堅守的底線,她可以談回歸之後的香港電影,但堅決不說什麼「祝福的話」。

片場的許鞍華會發脾氣,但也不乏可愛。在新界的深山野林裡拍《明月幾時有》,她從地上抓起一把泥,親自給周迅「補妝」,說著:「對唔住啊,阿迅」;拍《黃金時代》時,她摔了一跤,卻連忙安慰旁邊已就位的湯唯:「無事,湯湯。」電影沒有訪問演員,但演員也都應該會喜歡這樣的導演吧?

 

作者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