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箇處有段故》第二季將為大家介紹今日九龍東一帶的地名。自清英兩國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後,界限街以北的土地成為香港領土。當中又可分為「新界」及「新九龍」兩部分。

今日雖然已不會以「新九龍」稱呼「九龍東」,而更會以「九龍」統稱,但差餉物業估價署的安排中,則仍有「新九地」的用法:由於香港的私人土地一般由政府「批地」,承租人(業主)須向政府繳付地租(前稱「地稅」),以換取在租契文件所指明的年期(即租賃期)內擁有和佔用土地的權利,故原屬「永久割讓」的香港島及九龍半島,依然按既定契約批出,但「新界」及「新九龍」屬《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的「租借土地」則自動續租至2047年。

本集將為大家介紹「新九龍」中的重要地區:觀塘。


官塘即「官方停船區」

今日在不少「紅Van」(即行走非固定路線的公共小巴)依然可見到「官塘」字樣,但今日在各種官方文件,則以「觀塘」稱呼,到底係如何由「官塘」變成「觀塘」?

之前曾為大家介紹過的「官富場」,即古代香港四大產業之一的「產鹽業」,九龍灣鄰近的海域均為官方鹽場。因此官塘的「官」字即與「官方」有關。在1866年的《新安縣全圖》,在牛頭角與茶果嶺之間的海旁鄉村,寫為「官璫」;同期的《廣東水師營官兵駐房圖》則有「官檔」之名。有論者認為「璫」與「檔」均為誤傳。

所謂「官塘」,其實即「官方停船區」(又名水師塘)。據說在1841年清英戰爭前,當地便有不少官船停泊,附近的海角更被命名為「扯旗角」。


香港首個衛星城市

觀塘作為九龍的延伸,更成為香港首個衛星城市。由於戰後香港人口急速澎脹,觀塘由於鄰近已發展區域,故在1957年對出海面填海後,大量工業家進駐,觀塘成為工業區。此外,亦由於其屬工業重鎮的緣故,觀塘工廠區的道路命名均與事業成功有關︰例如成業街、偉業街、開源道、鴻圖道等。

隨著觀塘落成多個屋邨,當區更具規模,及後更成為地下鐵路「觀塘綫」的終點站,與中環及位於新界的首個新市鎮「荃灣」分據兩方。


重溫廣播版歡迎到

參考資料: 饒玖才:《香港的地名與地方歷史(上)——港島與九龍》(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11年)。

#香港史 #歷史 #故事 #history #HongKongHistory #觀塘 #官塘 #KwunTong

作者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