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台文教組舉辦《開卷樂》網上講座「時代下的閱讀」。系列第一講的主題是「疫症下的日常與無常」,三位講者分別分享了《鼠疫》(The Plague)、《末世男女》(Oryx and Crake)以及《我是傳奇》(I Am Legend)。三個故事都描畫人類處身疫症之中的孤獨感,作為讀者的你,在疫情期間會否有同樣感覺?

查映嵐認為在互聯網世代,即使因疫情而被迫留家,也不會感到特別孤獨,雖然社交時間少了,另一方面卻多了時間閱讀。岑朗天則指今次疫症令更多人連結起來,雖然各種限聚政策令我們無法與其他人面對面交往,但大家反而傾向參與網上活動。他以讀書會為例,以往需要在一個固定地點、時間舉行,但疫情發生後,讀書會、放映會等活動移師到網上,參與讀書會的限制反而少了。岑朗天認為,疫情衍生了各種創新的交流方法,他一點也不感到孤獨,而且更為興奮。

羅永生就認為,疫情即管導致諸多不便的情況,但大家依然可以善用孤獨的時間,同時擴展我們對問題的感覺和敏感度,面對生活上種種限制,我們要學懂如何與荒謬周旋。《鼠疫》描述屍橫遍野的奧蘭城,熟識的人相繼死去;《我是傳奇》中男主角親手將死去的妻子火化;故事情節如同各國在新型肺炎疫情下的社會狀況,很多地方的醫療體系崩潰,連棺材也不敷應用。若然身邊的親人離世,孤獨感將更沉重。羅永生指,雖然我們在這種處處受限的生存處境有很多痛苦體驗,但假如可以發掘更多重新出發的路亦未嘗不可。

重新再造及進化

有觀眾想起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葡萄牙作家喬賽.薩拉馬戈在1995年出版的《盲目》(Blindness)。這本書講述一場無法根治的世紀疫症在城市蔓延,患者會突然失明,人類在失明的世界下顯露出多種劣根性。他問:「是否大部份有關疫症的文學作品,都是想描述人性的醜陋,多於人性的光輝?」

羅永生回應,以《鼠疫》為例,卡繆對於人性留有一個很大的問號。他指卡繆堅持人文主義,很多時,有關絕境的思考及創作,都回應「何謂人」這主題。人的價值沒有穏固基礎,而是不斷重新再造及進化,過程當中不見得完全和平。人類繼續生存發展,伴隨了破壞等行為,對於這個世界來說,人類究竟是神,還是魔?人對於這個世界的價值又是甚麼?卡繆嘗試透過小說回答這一系列問題。

潛移默化地改變

文化策劃及評論人岑朗天認為人性是理性操作加上情感互動,這種狀態並非固定不變,而是不斷更新才構成同一性。他舉例香港人經歷2003年沙士後,疫情帶來的傷痛令香港人反省自身,進而轉變,社會狀態會不斷更新而不能停止。當年沙士如是,今次新型肺炎的疫情也如是。

講者分享的三本小說訴說人在極端環境下如何反省及自處,在充滿限制的世界下能否像卡繆一樣反抗,堅守自己的信念,如同推動石頭的西西弗斯,即使徒勞無功也要盡全力去做。岑朗天強調這種阿Q精神並非嘲諷或克服命運,而是達到真正覺醒,繼而影響更多人,慢慢潛移默化地改變世界。

羅永生指這如同《鼠疫》的醫生,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繼續盡一己之力試圖拯救或影響他人。

「如果感覺疲累,那就休息完再努力。」岑朗天道。

如欲足本重溫《開卷樂》網上座談會「時代下的閱讀」,可瀏覽以下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RTHK.HK/videos/1477317482610413/

---

香港電台文教組節目《開卷樂》由鄭政恆、黃怡、周嘉俊主持,逢週六晚上9時30分至10時,港台第二台播出。節目重溫 :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