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會議周四(11 日)通過《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擴大選委會職能,由 1,200 人增至 1,500 人,並新增名為「人大、政協、有關全國性團體香港成員代表界別」的第五界別,除了推選行政長官,還會負責產生立法會議員。行政會議成員、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張國鈞認為,過去由地區直選主導的香港政制比較民粹,又指即使選舉制度不變,都不會達至普選,更會令一國兩制走不下去。立法會議員鄭松泰則形容,人大決定新增第五界別,反映香港的建制派未能代表北京聲音,猶如「摑咗民建聯一巴」。

鄭松泰:人大決定違反普及平等原則 陳家珮:多300聲音已更廣泛

中央出手修改香港政制,鄭松泰在港台節目《城市論壇》中表示,人大方案違反普及而平等的原則,但是否倒退是觀點與角度問題,因為過去幾次政改都並非有普選,今次變動在提名上固然是差了,但「本質上唔係普選就唔係普選」。新民黨前南區區議員陳家珮則認為,選委會人選增加,「多咗 300 把聲音,都已經係廣泛咗」。

對於選委會新增第五個界別,鄭松泰質疑是「臨時拉夫」,舉例指「婦聯對國家情況有幾了解?」他認為現有四個界別都是建制代表,還要新增另一界別,反映香港建制派未能代表北京聲音,「摑咗張國鈞、民建聯一巴」。

張國鈞反駁稱,不認同民建聯得不到中央信任,又指過去數年在立法會出現「梁游宣誓」、「35+初選」等事件,即使現行選舉制度不變,都不會達至普選,甚至令「一國兩制走唔落去,無咗香港特別行政區」。他又提到自己曾經是全國青聯的委員,認為全國性團體的香港代表,都有不同人才可代表社會各界。

張國鈞:香港選舉制度過於民粹

至於立法會由 70 人增至 90 人,通過選委會選舉、功能團體選舉及分區直選三種方式產生,張國鈞認為,過去的香港選舉制度,由地區直選主導比較民粹,令政府難以推動小區利益施政,相信人大決定有助減少民粹。至於議席分布,他指民建聯未有共識支持「234」或「333」方案,但最終方案如何,民建聯都可以調整和適應。

今次人大決定未提及會否保留 117 席區議員選委議席,陳家珮指作為前區議員,傾向支持保留,張國鈞則指今屆區議會近乎荒廢了職能,又指有區議員利用平台主張港獨,認為區議員應回歸地區功能,而非在政制上嘗試拖拉施政,贊成取消區議員在選委會的議席。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黃偉豪就在同一節目中指,特首既要向中央,亦要向香港市民負責,目前的改革將會令特首傾向對中央負責,令「中央話事權多咗好多」,質疑新的政制可否化解社會矛盾。他又預計,改革後市民投票和參選意欲都會降低,尤其減少直選,可能會令香港的民怨、矛盾難以在政治層面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