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時間 13 日夜,封城已久的倫敦爆發警民衝突,警員拘捕手無寸鐵的示威者,被鏡頭拍攝下來透過傳媒傳遍世界。香港許多市民讀到報道後,連嘆「天下烏鴉一樣黑」,直指世界各地的警察都濫暴。

警暴總是觸發更多民眾出來抗議。14 日下午,約千名民眾無懼疫症,再次聚集到倫敦警察廳總部前,高聲叫口號批評警察。然而這次,警員再沒有衝擊。就《立場》記者所見,警員表現十分克制,大多人全程緊握拳頭或交叉雙手,對示威者的批評不理不釆。入夜後,示威群眾漸漸散去。

從 13 日夜到 14 日下午,僅不到 24 小時,到底發生甚麼事,倫敦警察態度會 180 度轉變?為甚麼他們會克制自己,而不是對抗爭者拳打腳踢,或放催淚彈,或實行大圍捕?

 

為何會有警民衝突?

事件源於 33 歲的 Sarah Everard 於本月 3 日晚在倫敦南部探朋友後,獨自步行回家之後失蹤。警方連日追查,終於上周三在肯特郡一個叢林發現 Sarah Everard 的遺體。警方於上周二拘捕 48 歲警員 Wayne Couzens 及其伴侶。前者被指涉嫌綁架及謀殺,後者被指涉嫌協助行兇。

事件在當地引起哄動。當地民眾關注女性在公眾場所的安全。13 日倫敦南部有近千名民眾到 Clapham Common 的公園,獻上鮮花和蠟燭致哀,威廉王子太太凱特 (Kate Middleton) 亦有到場。

不過,悼念活動其實未有得到警方批准,主辦方早前宣布取消活動,此舉卻激起民眾怒火,尤其疑兇是一名現役警員。近千民眾無視警方勸阻,前往公園參加悼念。有人帶同寫著「她只是步行回家」的橫額,抗議今時今日婦女仍然不時面對暴力。

當日參加者都保持社交距離,大部分人戴上口罩,而且非常和平,他們甚至沒有帶擴音器,只帶了一個鼓,以便指示群眾默哀。當主持悼念儀式的女子大聲向現場人士發言時,警察卻採取驅散行動,嘗試推開民眾,並踐踏了部分致祭的花束及蠟燭。其後有警察衝上悼念台,要求民眾散去,並警告要拘捕留下來的人。衝突一觸即發,警民互相推撞,民眾大叫「拉你自己吧」、「可恥」。最後警方表示 4 人被捕。

事件令記憶猶新的香港網民嘆「警暴真是世界各地都一樣」。

事實或許如此,不過處理警暴的手法,就肯定有所不同。事件發生後,英國政府做了甚麼回應?

 

英國政府怎樣回應?

(1)內政大臣﹕要求警方提交檢討報告 汲取教訓

內政大臣彭黛玲 (Priti Patel) 收到倫敦警察廳的初步報告後,認為「還有問題未回答」,「為確保公眾對警察的信心」,要求督察長 Sir Tom Windsor 進一步提交檢討報告,以理解「汲到甚麼教訓 (lessons learned)」。

(2)倫敦市長﹕不滿警方解釋

倫敦市長簡世德 (Sadiq Khan) 表示,明白民眾希望悼念死者,上周他已要求政府和警察部門與主辦方合作,令活動可以合法而安全地進行。他又指,獲警方保證,會小心監督悼念活動。

「然而對我來說,事實不是如此。」他稱,已要求警方解釋事件,而「我對他們的解釋感到不滿意」。他除要求督察長進行調查外,亦要求獨立警察操守辦公室 (Independent Office for Police Conduct, IOPC) 徹查事件。IOPC 是一獨立機構,專責處理針對警察部門的投訴問題。

(3)市議會領袖﹕警方應對「令人震驚」

事發地點 Clampham Common 屬於蘭貝斯倫敦自治市 (Lambeth)。議會領袖 Jack Hopkins 在事件後表示,警方應對集會的方法是「令人震驚和駭人」。他們表示,悼念活動本來可以和平進行,然而警方卻試圖驅散,侵犯了集會女性的權益。他們亦要求政府就事件進行獨立調查。

(4)警察局長﹕同意檢討衝突 稱「對公眾信心有好處」

事件後,朝野有議員討論是否應該要求倫敦警察廳局長 Cressida Dick 辭職。Dick 則指她不考慮,又提到前線警員在疫情中執法的難處。「沒有人希望有第三波疫情出現」。她認為,沒有人應該做冷氣軍師 (sitting back in an armchair),不去理解前線警員的想法,只說「這裡做得不好」或者「我不會這樣做」。她又說,如果警員們不是要工作,很多人都會是悼念民眾的一員。

Cressida Dick 表示,卻正正是因為警員有難處,因此才「需要冷靜、理智、清醒的檢討。」她更表示,檢討「對公眾信心有好處」。她說,任何人做過的事都會成為其他事件的先例,強調「我真的很樂意檢討。」

(5)國家警長委員會﹕召集警長討論如何更好保護女性

英國國家警長委員會 (National Police Chiefs’ Council) 是英國專責協調全國警隊、以及代表警長的機構。其主席 Martin Hewitt 表示,聽到民眾對 Sarah Everard 被害的憤怒,「明天我將會召集一眾警長,討論我們如何更好地保護女性。」至於警民衝突,Hewitt 則強調,倫敦警察廳會檢討所有行動,包括今次事件。

 

翌日集會示威有何不同?

14 日,英國女權組織 Sister Uncut 再次發起示威行動,繼續回應 Sarah Everard 事件和昨日警暴。就《立場》記者所見,現場人士最高峰時期目測約有一千五百人左右。人群首先聚集於俗稱蘇格蘭場 (New Scotland Yard) 的倫敦警察廳總部,及後步行至國會廣場 (Parliament Square),廣場一度坐滿示威民眾。

由於警暴發生,14 日的集會顯然多了民眾手持批評警暴的標語。此外,口號亦不少與警暴有關,如「Sister united, we’ll never be defeated(姐姐妹妹站起來,我們不會倒下來)」、「Who do you serve, who do you protect(你服務誰,你保護誰)」、「ACAB, all cops are bastards(所有警察是混蛋)」等。

比較 13 日和 14 日,據《立場》記者觀察,警察的應對明顯不同。首先現場警員中,女警人數較過往明顯增多。此外,儘管不少示威者在警員面前責罵如「fuck police」,但大多警員都只是緊握拳頭或交叉雙手,並不回應,表現克制。偶爾就算有人嘗試推鐵馬,警員也只是穩扶鐵馬,並未對滋事者作出拘捕行動。

是次集會中所駐場的警民關係主任是一名女警。有示威者嘗試向她講道理,說明抗爭原因,該女警則回應指,他們正在執行職務,為了保護人群,包括在場的所有女性。

網上,警方在 twitter 發帖一則,說﹕「我們知道有團體希望參與倫敦各處的活動。我們理解『感覺的力量 (strength of feeling)』。但我們仍然處於衛生危機當中。我們敦促民眾不要大規模聚集,這是為了你們的安全和預防病毒散播。」

除此以外,據報英國多個城市如 Bristol、Cambridge 和 Glasgow 都有集會,而現場警員數目亦非常少。

《衛報》報道,團體 All Balck Lives UK 的聯合創辦人 Aima 說,她認為警方對示威者起初有攻擊性,「但我覺得,他們看到我們是多麼憤怒、多麼強大,我猜他們看到今天的負面報道後,害怕了。」

 

事件後續為何?

14 日,現場人士時宣布,英國時間翌日 5 時(香港時間 16 日凌晨 1 時)將會在國會外再次聚集。他們的目標是阻止「警察、罪案、判罪與法庭法案 (Police, Crime, Sentencing and Courts Bill)」通過。該法案現正於國會審議。它將給予內政大臣權力訂立法例,定義「嚴重阻礙」社區與組織的行為,進而讓警員可作相應行動。

14 日身在現場人士的 Miren Galfarsoro 指,如法案通過,「我們會在示威時失去我們的權利,也就是說,現在身在現場的所有人都可以被捕。」 

本來法案已有爭議,經過今次警民衝突,更多人對法案有保留。

至於法案會否通過?《立場新聞》將繼續報道事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