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署終發科興指引 孕婦等五類人士不建議接種 馬仲儀:資料陳舊 私家醫生:政府卸責
本港出現第 7 宗接種科興疫苗後死亡事件,衞生署亦於同日,首次向醫生發出科興疫苗的「臨時接種指引」,列明特定人士不可接種科興疫苗,包括曾對武漢肺炎疫苗、其他滅活疫苗或其他任何疫苗有嚴重過敏反應、患嚴重神經系統疾病、患嚴重長期病而病情不受控,以及孕婦及哺乳中的婦女。但有醫生批評「新指引」大多只屬舊資料,亦有私家醫生直言,政府是把責任推卸了前線,指引是「講咗等於無講」。
自 2 月 26 日開始接種疫苗以來,近兩周有多才終於發出指引,民間已有聲音質疑太慢太遲。疫苗臨床事件專家委員會共同召集人孔繁毅今日(15 日)解釋,是因為需時收集資料。
根據臨時指引,衞生署建議,市民當遇到血脂異常時,應作臨床疾病評估,並警告最近曾出現急性心肌梗塞或中風的患者,應延遲 3 到 6 個月才接種疫苗,待身體恢復穩定。糖尿病患者及高血壓人士如病情穩定仍可接種,但如以往曾對疫苗有嚴重過敏反應、曾患嚴重神經系統疾病、曾患嚴重長期病而病情不受控,以及孕婦及哺乳中的婦女,都不建議接種。
不建議接種:
1. 曾對科興疫苗、其他滅活疫苗或科興疫苗成份有過敏反應人士
2. 曾接種任何疫苗後出現嚴重過敏反應人士(如急性過敏、血管性水腫或呼吸困難症狀)
3. 患嚴重神經系統疾病人士(如橫貫性脊髓炎、吉巴氏綜合症等)
4. 病情不受控的嚴重慢性病患
5. 孕婦或哺乳中的婦女
暫緩接種:
1. 病情未完全受控的嚴重慢性病患者
2. 任何患急性或不穩定疾病、需要接受治療人士
3. 正接受治療以控制病情的人士
馬仲儀:僅兩項新增內容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馬仲儀質疑,今次的「新指引」大多是舊有資料,形容不似是給行內醫生看的專業文件。她指,指引文件中只有「血脂異常應作評估」及「急性心肌梗塞或中風的患者應延遲接種」為新增內容,其中有關「病情受控穩定」的定義,更是一份已沿用多年的列表,而非針對接種科興而設的列表,令人失望。
馬仲儀提及日前政府專家、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曾提出,疫苗異常個案或與血栓症造成血塊有關,但今次文件完全沒有提及有關考慮。她指,始終前線醫生不是疫苗專家,假如署方不提供具體的程序和具體指標,例如可接種的血糖水平,「咁如果有個好耐無抽過血的長期病患,我使唔使幫佢驗完先再打?」
前線醫生:政府推卸責任
一名前線私家醫生 A 形容,指引「講咗等於無講」,又指大多醫生明明沒有接種者的病史,加上不少市民都沒有驗身習慣,但當局卻建議市民有疑問便向負責接種的診所醫生查詢。該前線醫生直言政府把責任推卸給前線醫生,「唔通要由頭做一次驗身先打針?」
他又提到,政府不知為何與內地要求不同,只供 60 歲以上人士接種科興,因而出現多宗死亡個案後,造成市民對疫苗的「信心危機」,但又要前線醫生負責判斷市民可否接種,令很多前線醫生因而不太熱衷參與疫苗接種計劃。
政府今日(15 日)宣佈擴大優先接種群組覆蓋範圍,所有持香港身分證的 30 歲至 59 歲居民、外傭和不在香港讀書的 16 歲或以上學生,可於明早(16 日)9 時起,經網上系統預約打兩款疫苗,屆時可接種疫苗人數高達 550 萬人。
「新冠疫苗臨牀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同日傍晚見記者,公布有第 7 宗打完科興疫苗後死亡個案,死者是 63 歲男子,3 月 9 日打完疫苗,翌日急性中風入院,到 3 月 15 日離世。專家委員會指,至今 7 宗打科興疫苗後死亡個案,都和疫苗無直接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