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與連結:亞洲新銳電影的製作生態
不少香港觀眾對東南亞電影仍抱有某些定見,像「泰國電影都是鬼片」,老一輩或哼起「馬來亞綠野景致艷雅」。不過,近年東南亞電影已經發展出相當成熟,亦不限於本土的跨國電影產業。
早於2004年,馬來西亞導演陳翠梅與李添興、劉城達、阿米爾・穆罕默德(Amir Muhammad)創立「大荒計劃」,掀起「馬來西亞新浪潮」。及後她於2015年發起「Next New Wave」計劃,培育東南亞電影新秀。而十幾年間,隨多部東南亞電影陸續在鹿特丹影展或釜山影展獲獎,抱擁獨立精神、支持多國合製的生產形式,提煉出馬尼拉的街頭、泰國的森林、馬來西亞的熱帶氣候,使東南亞電影煥然一新。
與此同時,近年香港新導演在政策及業界推動下,製作首部戲情長片的機會增加;亦有年輕影人專注獨立製作,以紀錄影像回應時代,更把目光推展至國際市場,以集資、提案及電影基金等方式籌集資源。眾人以各種方式開闢創作路徑,革新香港電影,然而,香港的創作與發表自由卻日漸收窄。回望2019年後的香港,當中港合拍片的市場遠去,觀眾開始義無反顧地支持本地製作,不論獨立或商業,新銳或資深,乃至身處不同崗位,香港電影工作者何去何從?
獨立電影是進行式,形態隨時代演變,唯一不變的是自主的創作精神。由平地映社主辦的「亞洲新銳電影的製作生態」以「跨國合製」、「後製:剪接」及「國際發行」三個單元出發,銳意引介近年亞洲獨立與藝術電影的製作案例,嘗試於當前社會環境下,重新審視香港電影製作的可能性,為年輕影人提供另一種視野,共同尋找出路。
繼剛完成的網上節目請來獲「金馬獎」最佳剪輯的法國剪接師馬修(Matthieu LACLAU)等多位具代表性的海外影人,與香港觀眾連場網上對談後;第二部份的實體放映於3月14日至28日,在電影院選播多部來自東南亞、台灣及香港等地的獨立電影,更設網上映後談與亞洲新銳影人連線。
《歌手阿伯告別秀》、《曼谷不羈夜》:東南亞社會今昔剪影
「跨國合製」單元選映的《歌手阿伯告別秀》為馬來西亞導演廖忠權的首部劇情長片,與其近作《床的噬界》(Motel Acacia)的恐怖類型則截然不同。應該說廖忠權醉心於運用類型片形式,卻總在某些處理見到其巧思。《床的噬界》是借恐怖片類型探討東南亞的殖民主義遺緒;《歌手阿伯告別秀》表面上是音樂人傳記電影,卻不斷反思「身份」。
美、菲混血的搖滾歌手Joey "Pepe" Smith,在70至80年代相當受歡迎,是菲律賓Hard Rock風潮的先行者。Pepe本人親自演出,同時一人分飾兩角:他本人,以及他自己的死忠追隨者。透過把「傳奇音樂人」分裂成偶像及粉絲的角色,別開生面地回顧、自省;加上師承自菲律賓緩慢電影大師Lav Diaz(他也有份客串)的一場一鏡風格,相互映照菲律賓今昔的社會群像。Lav Diaz的攝影師Larry Manda掌鏡,另一名導Brillante Mendoza的常用演員Mercedes Cabral有份演出;一個馬來西亞的華人導演,在其首部劇情長片便顯露其在菲律賓電影界紮根有多深。
富田克也以及他成立的獨立電影團體「空族」,在日見安穩、超穩定的日本社會裡,是個異數。《曼谷不羈夜》和他之前的作品《鄉愁》(Saudade,2011)一樣,探討日本人與他者的互動,表達對基層、邊緣群體的關懷,不作任何矯飾。《鄉愁》拍金融危機後,在日的外籍移工與本地基層困頓不安的狀態,《曼谷不羈夜》則著眼在海外一個深受日本文化影響的國度:泰國。曼谷的夜是日本人海外的樂園,樂園裡的侍者稱為「娼妓」。妓女Luck重遇舊愛──日本人Ozawa(富田克也飾),兩人逃離紙醉金迷,回到Luck的泰北故鄉,由段段鬆散情節串連成公路旅行,召喚出日本冷戰以來,與東南亞各國若隱若現的複雜關係。
泰國新銳電影的推手:剪接師利.查泰米提古
「後製」單元介紹金棕櫚得獎泰國名導阿彼察邦的御用拍檔——剪接師利.查泰米提古(Lee Chatametikool),以充滿個性的剪接提升電影質感,亦給予導演們尊重與空間,操刀作品縱橫獨立與商業製作,著名的有《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十年國際計劃」《十年泰國》及中國導演王小帥《地久天長》等。2010年成立後製公司 White Light Post,更任《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後期製作統籌。
難得是大師致力培育新血,足跡遍佈亞洲,是次單元將選映他與兩位泰國新銳女導演的合作——阿諾查.蘇維查康彭首部劇情長片《看似平凡的故事》獲泰國史無前例「20禁」分級,以非線性敘事深化片中隱晦的政治與宗教命題;第二部劇情長片《入黑之時》以影像試探記憶的可靠性,嘗試重構1976年泰國政府血腥鎮壓學生運動的歷史。兩部作品均由《叔‧叔》攝影師、《夜香.鴛鴦.深水埗》導演梁銘佳掌鏡,他將與導演參與《入黑之時》映後談與觀眾會面。
彭莎依.阿克索沙旺首部劇情長片《重返天堂之城》虛實交織,留學導演母親病逝,她回到故鄉天堂之城奔喪,與在世父親、錯過的緣份再度展開對話。導演不諱言電影的核心是剪接,請來大師利.查泰米提古擔綱重要角色,平衡敍事與情感,二人的合作過程如一次親密訪談。
華語新銳短片展現影人創作力
此次專題放映除了長片,於上個週末亦選映了八部青年電影人的華語短片,涵蓋香港、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及中國,包括香港觀眾十分熟悉的郭臻《夜更》,拍出的士司機在反送中運動的一夜,吳季恩也以《田中的紅旗幟》回應香港抗爭,想像赤化的台灣未來。新加坡與馬來西亞之間聯繫緊密,兩地導演恰巧都有作品描述在國界移動中的人和家庭。馬來西亞導演歐詩偉的《四不象新村》以四不象為隱喻,拍出遊走兩地的人的心態;新加坡導演楊國瑞的《這裡不是那裡》聚焦移民工人的情感,無地可生根,偏偏生出一場異地戀,未來懸浮空中,始終無法腳踏實地。透過把香港青年影人的作品與東南亞等地並置,觀眾得以進入目下東南亞形形色色的社會議題和影像美學,並能從中相互比較、思考及連結。
《歌手阿伯告別秀》、《曼谷不羈夜》、《重返天堂之城》、《看似平凡的故事》、《入黑之時》及更多放映節目,將於3月21日至28日於香港藝術中心、iSQUARE英皇戲院放映。
平地映社主辦「New Cinema Collective:亞洲新銳電影的製作生態」
實體放映:2021年3月14至28日
詳情及查詢:www.ncchk.org/home|newcinemacollective@gmail.com
購票:www.ncchk.org/schedule
(本文為贊助文章)(圖片由平地映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