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政府 3 月 16 日公布一份有關國防及外交政策的文件。該文件被視為「冷戰結束以來最主要」,談述英國脫歐後如何走向世界。

毫無懸念,對中政策是文件主要部份。英國今後如何應對中國崛起?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曾銳生接受《立場新聞》專訪時表示,英國對中國,始終想既撈取經濟利益,又不想在人權價值上讓步。他形容英國首相約翰遜 (Boris Johnson) 是意圖「一腳踏兩船」。

「佢係暫時踏到,但踏得幾耐呢?」

*  *  *

英國政府 3 月 16 日公布的文件名為《競爭時代中的全球英國 (Global Britain in a competitive age)》,副題是《保安、國防、外交政策發展綜合檢討 (The Integrated Review of Security, Defence, Development and Foreign Policy)》。全篇長達 114 頁,花超過一年時間編撰,制定英國在 2030 年前的對外策略方向。文件發表前已獲當地媒體關注,包括 BBC 在內的多個媒體視之為「冷戰結束以來最主要」

 

文件如何談述中國?

中國是文件的重要課題之一。China 一詞在文件出現 26 次(與之相比,Russia 只有 14 次、United States 9 次)。英國政府將中國理解為「系統性競爭對手 (systemic competitor)」,提到中國在世界崛起,有可能會成為「2020 年代最重要的地緣政治因素」。文件又提到中國的「一帶一路」計劃,指它對世界將具深遠意義。

文件稱,中國在今後 10 年將對全球增長有比其他國家更多的貢獻,令全球經濟受益;中國和英國亦會在雙邊貿易及投資中獲利。

然而文件亦指,中國是個威權國家,「具有與我們不同的價值觀,對英國及盟友構成挑戰」;又說中國軍事現代化,及在印太區日益重要的角色,將對英國利益構成威脅。文件亦指中國積極投放資源在文化軟實力及資訊操作,對開放與民主的社會構成挑戰。經濟方面,文件更指中國是「國家層面上對英國經濟安全的最大威脅」。

作為應對,文件表示英國將嘗試更了解中國和中國人。文件強調,英國須要與中國接觸、進行貿易和投資;同時保護自己的財產與安全免受侵害。此外,英國亦會增加介入印太地區事務,以及與印太諸國包括中國,加強外交與經濟連繫。文件提到,在應對氣候等跨國問題上,英國必須與中國合作。

然而文件提到的不只有合作。若英國的價值和利益受威脅,或中國違背承諾,英國將毫不猶豫加以捍衛,例子就是香港的 BN(O) 簽證,以及制定措施確保英國機構不會有份參與新疆侵犯人權的行為。

至於「Hong Kong」,則在文件出現 2 次,2 次都是提及 BN(O) 簽證的措施。

文件發表前後,約翰遜和外交大臣藍韜文均解釋說,英國對北京採取的是有針對性而謹慎的方法,一方面希望繼續與中國保持貿易關係,另一方面又嘗試在人權和基本價值觀上抵制中國。

 

 

文件有何其他重點?

當然,文件不只談及中國,仍有以下要點﹕

一、增加核彈頭數目上限 4 成

文件一大爭議點是,英國擬將目前擁有的核彈頭數目上限提高 4 成。具體而言,英國擁有的核彈頭數目將由目前的 180 枚增加到 260 枚。此政策一反蘇聯解體後英國逐漸放棄核武的傾向。此外,文件亦擬增加預算,發展英國網絡戰爭實力。

二、俄羅斯是「最尖銳安全威脅」

較之於中國,英國短期內更加警惕的是俄羅斯。英國將俄國列為「最尖銳安全威脅」。文件表示,英國與俄羅斯政關係改善前,須積極增強威嚇力以作防衛。

三、重心從歐洲轉移至世界

文件描述,脫歐之後,英國雖仍參與北約事務,把歐洲安全列為主要目標,但會將更多注意力轉移至印太地區。文件指,印太地區正成為「世界地緣政治中心」,世界半數人口和全球 GDP 4 成均在當地。

除此以外,文件並指印太地區是地緣政治競爭中心,因此計劃將皇家海軍伊麗莎白女王號 (HMS Queen Elizabeth) 航母及輔助艦船,於今年內探訪地中海、中東及印太區域。皇家海軍伊麗莎白女王號是英國皇家海軍史上建造的兩艘最大艦船之一。英國表示,該艦將與英國盟友、特別是美國合作,以展示英國及其顆伴的「共同行動能力 (interoperability)」。

四、預防生化及核子恐襲

文件指,英國在 2030 年前「有可能 (likely)」受到恐怖組織的化學、生化或核子襲擊。英國將設立新的反恐行動中心,以改善對恐襲的回應。

五、重建國際影響力

英國政府早前以武漢肺炎帶來經濟挑戰為由,將外國援助撥款由國家收入的 0.7% 下調至 0.5%。文件表示,將於財政狀況許可的時候,重新調高數字。

 

 

曾銳生﹕文件不太有智慧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曾銳生接受《立場新聞》專訪表示,這份文件「不太有智慧」。

對中政策﹕維持約翰遜一貫的 Cakeism 取態

中國政策方面,曾銳生分析,在對中取態上,英國嘗試將經濟利益與價值觀一分為二,而這正是約翰遜一貫的 Cakeism 取態。

Cakeism 意思指,在一件事情上盡攬所有好處,卻不願承擔壞處。這個字過去常被用形容論英國在脫歐一事的態度。

曾銳生認為,Cakeism「實際上不可能做到」。加上中國政府從來都不會將經濟與價值分開來看,而只講「綜合國力」,即將軍力、科技、價值,統統包攬,一併討論。曾銳生認為,中國明明有這樣的統一政策,而英國還嘗試一分為二,「咁咪自己攞嚟衰」。

他形容約翰遜是想「一腳踏兩船」,「佢係暫時踏到,但踏得幾耐呢?」

除曾銳生外,英國不少保守黨議員亦對報告的中國取態感到不滿。BBC 報道,前外交及國協事務大臣侯俊偉 (Jeremy Hunt) 表示,考慮到中國對香港和維吾爾的打壓,對報告將中國描述成「系統性」挑戰感到擔憂。另一位保守黨人 Julian Lewis 則認為,執政的保守黨依然故我,「貪婪而天真地」主動尋求中國投資。

工黨亦有人對英國政府的對中取態感到不滿。工黨領袖施紀賢 (Keir Starmer) 批評,英國對中國侵害人權的問題「視若無睹 (turned a blind eye)」。

印太政策﹕有姿勢無實際

印太區政策方面,曾銳生則認為英國是「有姿勢無實際」。儘管英國將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投放當地,但其隊伍並非全部來自英國皇家海軍,航母上的飛機也是美國飛機。他認為,英國名義上是與盟友合作,實際上是沒有能力單獨維持在當地的軍力,「中國政府睇到後會不會恥笑你?」

核彈頭政策﹕錢花得不值

曾銳生又說,政策最大變動是增加核彈頭。他認為英國「花這麼多錢在這裡(核彈頭),實在沒有智慧。」

原因之一是威嚇對象不明。他質疑,報告雖說要透過增加核子武器加強威嚇作用,但並沒說明是威嚇哪個國家。「如果不明顯說明對誰威嚇,如何判斷是否有效?」他說,若威嚇對象是北韓(估計持有 35 枚),現有核彈頭已經夠;要威嚇中國(估計持有 320 枚)也足夠;但威嚇俄國(估計持有 6,372 枚)則就算增加數目也不足夠。因此從 180 枚增加到 260 枚,意義難明。此外,他說英國運用核子武器的權力,只是「半獨立」,因為英國幾乎必須要配合美國才能使用這些武器。加上英國近來傳統上不是依靠軍力、而是以道德領導世界,而道德領導世界的政策之一,便是放棄核武。他認為,添加核武會令這套近期傳統受破壞,而又發揮不了多大作用,因此十分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