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底至 2015 年初,政府曾就新農業政策進行過公眾諮詢,當年政策其中一項重點,是建議設立農業園項目。根據去年的施政報告,位於古洞南的農業園第一期工程即將展開,預期明年至 2023 年分階段完成。長春社近日到農業園選址視察第一期的工程進度,發現農地平整的情況與我們的想像有很大的出入。

1. 多條臨時工程車路在農地上縱橫交錯

現場出現多條臨時工程車路,路段長闊不一,走線在未來用作復耕的農地上穿過

2. 有工程車似乎偏離原來走線

據理解,農業園內的土質鬆軟,工程需在農地上鋪上石料作工程車的臨時車路,不過,我們發現不少車痕在沒有鋪石的農地上出現,懷疑有工程車在指定車路以外的農地行過

3. 農地上堆高石料

我們留意到一幅用作復耕農地上,有石料被堆高過 1.2 米,而且更非常接近現場一條天然河流,疑似暫時用作工地擺放石料

4. 復耕農地被徵用作臨時工地

一幅農地已鋪上瀝青,放置了五個貨櫃、幾部工程車及少量建材,似乎已被率先徵用作臨時工地,根據立法會公開的文件及圖則,這幅農地將來會用作農地復耕之用

以上多項工程,大多只屬暫時性質,不過對農地,特別是表土的傷害,卻是即時性。表土內的有機物,無論對農業活動還是生態系統,都是非常重要的資源,然而農地上現時被堆上大量石料雜物,工程車又可以在農地上任意進出,承建商似乎只為求方便工程進行,犧牲了農地。我們更加擔心作為監督的土木工程拓展署及漁農自然護理署,會否本著「先發展後修復」的原則行事,把工程重點純粹放在修復土壤、生態,而放棄在工程進行前,先從工程規模、時間等方面著手,盡量減低對農地、環境等影響?

現時大規模平整的部分只是「前菜」,農業園第一期的工程,還包括建造一條長約 900 米的雙線雙程行車路及兩條行車橋,穿越現時區內的常耕農地。未來古洞南蕉徑的農地,會否從此有翻天覆地的改變?受其他發展影響的農戶他日遷入農業園復耕,面對質素良莠不齊的農地,是有幸還是不幸?

 

回帶重溫:
長春社對設立農業園的意見
農業園,農業完?

#農業園 #農地 #復耕 #農業政策
#古洞南 #蕉徑

長春社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