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革】稱藝發局審批資助偏頗 高志森指控疑報細數
建制媒體連日批鬥藝文界,批鬥對象由最初的《理大圍城》擴大到多個藝術發展局資助藝團。《文匯報》、《大公報》今日繼續狙擊,訪問建制導演高志森。高志森指自己向藝發局申請電影資助計畫「屢戰屢敗」,有感當局對「對愛國愛港藝術團體有強烈的排斥」。他甚至斥責資助計畫的審批員「無國家價值觀」。
高志森指,藝發局僅撥出數萬港元予《金鎖記》作昆明站演出,惟據藝發局記錄該項目獲批 30 多萬港元。就懷疑「報細數」之嫌,《立場新聞》向高志森查詢,尚待回覆。
高志森斥責審批員「無國家價值觀」
高志森受訪時表示,自2014年「佔中」後,他向藝發局申請電影資助計劃幾乎「屢戰屢敗」,因此有感藝發局對「對愛國愛港藝術團體有強烈的排斥」。高志森更指控藝發局官員及資助計劃的審批員,給香港演藝圈建立了一種「只宣揚『兩制』下的所謂本土文化的價值觀,很少講『一國』」,稱這本身就有「分離的用心」。該報道又引述知情者稱,藝發局從大會委員到下面各小組委員,「委任、選舉方式、機制、規矩和多年來形成的利益固化、板結,反中亂港者已實現席位代代傳遞」。
高志森又翻出2019年就話劇《金鎖記》到大陸巡演向藝發局申請資助的舊事,指局方最後「只撥得幾萬元」供該劇於昆明站作演出,「每一次拒絕的原因就只係『資源有限』,無諗到佢畀拍黑暴電影的錢竟然有咁多!」
昨日《文匯報》指控「藝發局資助黑暴電影」的報道刊出後,藝發局同日發聲明指「獲資助團體的活動或計劃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高志森再針對藝發局聲明反問,「真的不反映當局意見?我的經驗和感受是,這是個有意識的作為,當局官員和評審在建立只有本土、沒有國家的價值觀!」他甚至揚言稱「藝發局有內鬼」。
高志森指控疑「報細數」
根據高志森 Facebook 所寫, 2019 年 4 至 6 月舉行《金鎖記》全國巡迴演出,涵蓋中國大陸十個城市,包括:南京、蘇州、上海、昆明、重慶等地。《立場新聞》翻查藝發局 2017 年 2020 年的文件發現,焦媛實驗劇團在 2018 年 7 月 4 日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期間提出「文化交流計劃」申請,並獲批 $300,200 作《金鎖記》昆明及重慶站演出用途。
就資助金額及資助範圍與訪問內容有異,《立場新聞》向高志森查詢,未獲回覆。
同期的「文化交流計劃」,藝發局亦批出多個中國大陸巡演,例如:邢金沙的崑曲《蝴蝶夢》上海、北京兩地巡演、「演戲家族」《戀愛輕飄飄》2019 湖南長沙巡演計劃,以及「非常林奕華」的《聊齋》大陸 11 城市公演與文化交流等。其中《聊齋》在中國大陸進行 11 城市,資助金額亦只是 $ 450,000。
該報道又指,《理大圍城》發行單位「影意志」同年獲得近 90 萬元的資助。根據藝發局文件,2018 年 7 月至 2019 年 6 月期間,影意志獲年度資助 $720,700 作日常營運用途。該機構另就「香港獨立電影節 2019」提出資助申請,則獲批 $166,300。
《金鎖記》的「交流計劃」資助,與影意志的「年度資助」並非同類申請。
藝發局撥款流程簡介
藝術發展局恆常撥款主要分兩類:年度資助和計劃資助。「年度資助」資助期分設一年及三年,申請人須於指定時間內運用撥款應付 「營運部份」,並可另申請「額外活動部份」資助個別活動開支。「計劃資助」 則用以支持香港個人藝術工作者或藝團,舉辦對推廣及發展香港藝術有直接貢獻的非牟利活動。
同時,藝發局亦設「新苗資助」、「場地資助計劃」及「文化交流計劃」。「新苗資助」為新晉藝術工作者提發表機會;「場地資助計劃」資助藝術機構及獨立藝術家租用藝術活動及排練場地,作創作及公開發表用途。「文化交流計劃」則鼓勵藝團及藝術家向境外推廣本地作品。
藝團或藝術工作者提交申請書之後,將按照藝術範圍(視覺藝術、戲劇、戲曲、文學、音樂、舞蹈、電影及媒體藝術和跨媒介藝術)由所屬界別的委員和審批員評分,得出批核結果。
藝發局委員共有 27人,全數由行政長官委任,其中 10 名由各藝術界別投票推選,另外 14 人為官方委任,其餘 3 人則為政府官員代表。任期三年。
審批員由局方定期邀請具專業知識的藝術界別人士擔任審批員。業界人士亦可提出申請,再交由各個藝術範圍的委員及顧問作出甄選。審批員任期同為三年一屆。
(資料來源:藝發局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