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學歷史
【文:陳志樺;圖:香港電台】
記得中學時代,讀過幾年中西歷史,大抵都是「紙上談兵」。歷史考試的竅門,只懂硬背誦,直是記憶力的比試,對我來說,都比理科更難。從某角度看,今天的學生或比以前幸福,教育方法的大方向,都著重互動、體驗、創意,舊日鑿壁偷光、獨個兒在死背死啃,已不合時宜。
令歷史變得有趣,獲行政長官卓越教學奬的中史科老師陳嘉雯,無疑是表表者。五千年歷史洋洋大觀,內裡有無數寶藏,只要找對渠道,打開想像之門,又怎會沉悶?就像陳老師這一課,讓中六學生玩棋盤遊戲,背景是魏晉南北朝,一個漫長分裂又動盪的時期,學生化身古代的上等人「士族」,或低下層的「寒門」,爭逐仕途。每一步棋或經歷順境逆境,學生嘗試代入古人的思考模式,走進歷史。所謂世事如棋,原來出身寒門的最終也能出人頭地。
陳老師相信年青人要抱著希望:「歷史潛藏著前人的智慧,處事方法……眼前未見到曙光,並不代表你一世也見不到……」,別屈於命運,未起跑就判自己輸了。愛迪生名言:「天才是一分靈感加上九十九分的汗水」,就算天資不及人,後天努力也可改寫命運。
教學方式要有創意,而創意源自生活。陳老師會時刻留意身邊事物,捕捉教材,然後轉化、嘗試、實踐。比如歷史上爭戰無數,沙場滾滾,如何讓學生對戰役有更深感受?老師忽發奇想,就是帶學生去學騎馬,馬背之上或能淺嘗出師征戰枕戈待發的心情,亦可認識馬備。同學會先在課室,參照歷史以紙作材料,做出馬身和各種馬備,並深入了解使用方法。其實,今天的大部份馬具早見於古代,部份更流傳至西方。從而,學生也能了悟歷史的長河是延續、是轉變、也是不斷的重覆。
陳老師的教學心得,就是「六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及「估你唔到」。總而言之,就是關注學生的需要和反應,要無微不至。最後,就是要製造懸念,出奇制勝,讓學生對中史,要懷著好奇心。
那一次的主題是秦朝和兵馬俑,老師就是「估你唔到」,把學校花園變成小小兵馬俑坑,讓學生充當考古學家進行挖掘。學生把「古物」帶回教室後,再進行仔細整理與考究。過程就在汗水、笑聲與認真之間學習歷史。陳老師也曾帶領著十幾個學生,為了研習「鄭和下西洋」,花了一年時間,造出「鄭和船」的模型。模型手工精細,船上裝置亦反映當時在船上的活動、娛樂等等……模型的創造,也為後來的學生,成就了一件兼有文化和藝術的歷史教具,也象徵著傳承的精神。
也許,學生畢業之後營營役役,很快就忘掉了鄭和七下西洋的歷史細節。但曾經與同學們一起做船、騎馬、挖掘等等,投入真誠與求真的時光,仍會刻骨銘心。歷史科是人文學科,也著重人文素養。陳老師眼中學生的互相依存、成長、進步,才最重要。其實,身為人師也需要學生的意見和鼓勵,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自我完善。
「對歷史多一點溫情與敬意……」陳老師不忘提點,待歷史也如待人,也可以有愛有尊重。
學生們對陳老師的用心良苦都心懷感激。陳老師希望同學能愛上歷史,學習人生道理,而非只知史實、更非只求分數。身為人師,要以良知從教,面對新世代的學生,要保持開放與創見,最終,教育就能滴水穿石。
*****
香港電台電視節目《卓越教室》以紀錄片形式製作,介紹八組獲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的老師及其獲獎教案。節目逢星期日晚上8時於港台電台31播出;本集於3月21日播放。港台網站及流動應用程式RTHK Screen同步直播及提供重溫。
https://www.rthk.hk/tv/dtt31/programme/outstandingteachers2021/episode/735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