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星期香港人最強烈的感覺恐怕是,「文化大革命」來了,一波針對文化界的整頓、整肅正式拉開帷幕。

批鬥的第一個目標,是《理大圍城》。

先是高先電影院煞停兩場《理大圍城》放映,之後到香港藝術中心臨時取消《理大圍城》補場放映會,藝術中心所指的「非常困難的決定」,唯一的源起,就是黨喉舌《文匯》、《大公》連日批鬥。

之後黨的槍進一步指向藝術界。

《文匯報》點名向多個獲藝發局資助藝團,包括天邊外劇場、光影作坊、香港文學生活館等,指控他們涉嫌違反國安法、煽惑抗爭等,更稱「藝發局資助黑暴電影」。「愛國」導演高志森亦參一腳,接受《大公報》訪問時聲稱,指自己向藝發局申請電影資助計畫「屢戰屢敗」,藝發局「對愛國愛港藝術團體有強烈的排斥」,他監製的舞台劇《金鎖記》昆明站演出,只獲數萬元資助。

雖然後來《立場》翻查藝發局文件發現該項目獲批 30 多萬港元,他明顯「報細數」,他後來亦發片「澄清」,就資料有誤「同《大公報》講聲唔好意思」,但席捲文化藝術界的「整風」已山雨欲來。

同一時間,已經危如累卵的傳媒界和學界,整治批鬥的步伐仍然急速。

早前突然撤換廣播處長的港台,新處長李百全的審查之手愈見明顯,上任兩星期最少抽起 7 集節目,因為查冊報道被捕的編導蔡玉玲、藝人黃秋生、譚小環,涉及民主派初選案的李芝融,他們有關連的節目全部被抽起,民協何啟明提供的片段亦變成「讀者提供」,曾經自由專業的港台,轉眼間已面目全非。

《文匯》、《星島》則在同一日刊登報道,狙擊科大教授、社科學者李靜君,指控她前年 11 月在台灣演講時承認曾以「守護孩子」成員身份到現場,為示威者爭取時間撤退,「做了很多時情,在香港法律下定義為非法(a lot of things I've done are defined as illegal under HK law)」,前特首、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轉載《星島》報道,要求李靜君「盡快自首,否則請警方主動調查」。

除了反對陣營,建制陣營亦不安穩,擔心北京「完善」香港選舉後地位不保,北京「學者」田飛龍更撰文,諷刺建制派是「忠誠的廢物」,惹來建制派原來反擊對方是「廢柴學者」,兩「廢」如何取其輕人言人殊,文革之風四起下人人自危,卻是不爭事實。

但日子難過,還是要過,該做的事還是要做,例如揭示社會的不公,立場調查組拆解了元朗曉門疑似「套丁」的操作,如何將農地變成 11 億丁屋屋苑;立場影像部前後花年多,追縱沙田新地市廣場咬斷警察手指,最終被判入獄五年半的杜啟華,「偷」來500多天自由

有時難免要問,在這個全面管治權、全面倒退崩壞,好人不會平安、惡人步步高昇的時代,只是紀錄在制度的碾壓中的爭扎,是真的能為歷史留下初稿,抑或只是單純地自我安慰,為自己的所作所為尋找意義?

「你追求的當然是有價值的,你追求的是言論自由,作為一個媒體人,你不追求這個,你追求什麼呢?」

或許,正如立場專題組的最新系列《獨立報道》中訪問的中國獨立記者所言,我們追求的,只是最基本的東西,而一切追求自由的人,都是同道,這條道路不容易,但最少知道,吾道不弧。

「影響一個讀者都是有用。每一個人都要守住你的位置。」中國獨立記者張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