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評論《浪跡天地》
《浪跡天地》(Nomadland,dir: Chloé Zhao,2020)一出,評價大多正面,但也有種批評聲音,認為趙婷的改編「去脈絡化」,對社會現實刻劃不足,避開對有形無形的制度的尖銳批判,攝影雖然絕美,情感無疑動人,在她自己的作品中卻是退步(而奧斯卡每隔數年就喜歡加冕這類感性大於批判的小品,以示大愛包容光譜寬闊)。舉例說,《VULTURE》上個月便有一篇題為 “What Nomadland Gets Wrong About Gig Labor" 的文章,說明影片的社會批判之不足。我喜歡看這類「延伸閱讀」的文章,兩三小時的電影總難覆蓋相關議題的各個向度,好的電影能吸引觀眾主動閱讀更多,而這就是記者、社會學家、歷史專家等出場的時候。不過,有時候,導演選擇偏向感性的表達,是否必然是一種「不足」,我頗有疑問。趙婷當然有她的計算和考慮,例如《浪跡》早段女主角決定不攜犬同行(而她對這被拋棄的狗明顯有同情),態度更現實更決絕(至少不以汪星人賺人熱淚),就使影片不會變成另一部主題相近的《小露與我》(Wendy and Lucy,2008),遇上同類浪跡困境時(例如搵工困難、愛車崩壞等)也因為兩個女主角的年歲、歷練而有明顯不同的處理,兩者相當分明。其實,《浪跡》和《小露》同樣都有極感性的向度,也有其觸不到的社會現實部分(不要誤會我批評《小露》煽情,我很欣賞《小露》,甚至高於《浪跡》),當然後者製作上更為小型更為獨立,《浪跡》擁有十倍以上的資源時(但對荷里活工業來說依然是極小型的製作),難免會受到更多質疑(趙婷如今接手拍超級英雄片,說不定對部分人來說是「墮落」了)。
我骨鲠在喉的是,有一種論調批評趙婷這次拍得像泰倫斯馬力(Terrence Malick),唯美、感性,於是就騙倒了大眾的支持。事實上,趙婷與其攝影師無疑深受大師的影響和啟發,但風格仍有很大差異,馬力的瞬時性、親密感、既像夢囈又富哲思的呢喃、在記憶和現實和空鏡遊走的碎片式剪接,等等等等,這些簽名式的作法,在《浪跡》頂多只能說是很節制地參考,若說取態親近,我寧說趙婷和姬莉卡萊(Kelly Reichardt)之間更有多可對照的地方。再者,影評人這種批評,其實隱含了一種「反思制度的缺陷(與及其他社會內容)」必然比「拍得詩意、感性、觀眾容易有共鳴(又或其他容易落入「討好」的形容)」更為重要的價值觀,這樣說也許過度簡略,甚至有刺稻草人之嫌(有錯者不妨指正),但我想帶出的意思是,當我們作出「拍好 A 比拍好 B 更為重要」的判斷時,那不是不言自明的,影評人有說明自身關懷或口味的需要(頭盔︰我也常常做不到)。我的問題是,即使趙婷不過是馬力二世、《浪跡》只是生命樹流浪通俗版(我當然不同意這種想法,只是取其極端假設),其表現出來個人造詣和藝術成就,是否就抵不上《浪跡》在社會批判上的「不足」?有論者以趙婷的舊作對比《浪跡》的處理,認為她退步了,這固是很有意思的比較,是很值得細究的論據,但《浪跡》很明顯有接觸更廣大觀眾的野心,姑且可說她在嘗試更為雅俗共賞的方式,在這層面上,過往有哪些作品能比《浪跡》做得更好,而又在社會批判和藝術風格兩方面都做得更為精彩的(也未說到女主角的表現等等層面了)?華妲(Agnès Varda)主題相近的《無法無家》(Vagabond,1985)也許是更出色的作品,但如果這樣的傑作本就屈指可數,我們大抵可以「可惜」趙婷未能做得「更好」,但要挑剔說是一種不足,影評人就應講明心目中的尺度了。
昨日看優先場時,放映到女主角回到姊姊家的一段時,機器突然故障,聲畫不同步兼不斷發出炸耳聲,到女主角重遇流浪少年念詩相贈時才中斷放映,停頓十分鐘重新開機才回復正常,在那空檔許多觀眾都在考慮是否離場不等下去,我是留下來了,但事後想,假如故事講到念詩一節便完結了,女主角與少年再會後繼續孤身上路,其實也不算不完整,孤身走我路的感覺也許更強烈,但這個尾段(戲院由回到姊姊家那段開始重放,所以我在戲院內看了兩遍)很明顯在強調「家」的牽絆,她必須再次回顧、整理、思考她與眾人的關係,包括女主角與本來的家人(如姊姊和舊友)、女主角如今可能的家人(所以她必須再去那對她有意的老漢家一趟)、她過去最重要的家人(她至愛的去世丈夫)、她今後在路上的家人(包括那流浪團的朋友和化作靈魂存在的施旺奇),甚至其他流浪者及其家人(如流浪少年的父母和女友),才能一新身心繼續上路。正是這個取向,《浪跡》將紀實文學改編為個人心靈之旅,偏重感性是必要的,而且確實在「個人」與「家」這兩端的掙扎和重新發現寫得甚為細膩,我們絕對可以批評影片的批判性不夠強,又或偏離了原著的方向,但在同類題材上,我認為趙婷已好好結合了批判與感性二者,拍出了過往少有人做到的佳作。對我來說,先準確說明一部作品在影史上達到的水平,與同類題材的新舊作品有所比較,然後才繼續「延伸」閱讀或作出批判,會比劈頭就謂其是否退步、虛偽,只就不足處講,更為合適了。
(標題為編輯所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