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COVID-19)大流行,令很多非必要手術需要延遲,而如果準備接受手術的人患上 COVID-19 ,到底應在康復後多久,才可做手術?最新刊於《麻醉》的英美研究指,患者如在確診後 6 周內接受非必要手術, 30 日後死亡風險均較正常高;如在確診後 2 周內施手術,有關死亡風險更高達正常的 3.22 倍。研究團隊建議,患者將手術延至確診後第 7 周後進行。

研究由倫敦國王學院人類及應用生理科學中心(Centre for Human & Applied Physiological Sciences)榮譽高級講師 K. El‐Boghdadly 領導,研究指出,這些非必要手術可能涉及多個身體系統,有必要仔細考慮手術時機,製訂安全的手術計劃。

研究團隊指,經分析後發現在確診 COVID-19 後 0–2 周、 3–4 周與 5–6 周做手術,30 天後死亡率,分別是正常的 3.22 倍 、 3.03 倍與 2.78 倍。至於在確診後 7 周或之後做手術, 30 天後死亡率與無感染做同一手術大致相若。

不過,團隊提醒若在確診後 7 周仍有持續症狀,或仍然住院的 COVID-19 患者需要特別注意,因為他們可能在 7 周後,仍然具有較高的手術後死亡風險。

團隊又表示,目前尚無強力證據表明麻醉技術與 COVID-19 患者的術後預期死亡率改變有關。

團隊建議,醫生必須在做手術前應考慮曾染疫人士的 COVID-19 病情嚴重性,以及施行手術的複雜性;另一關鍵是如在患者仍未痊癒時做手術,醫護人員也會有感染風險。除非延後手術的風險,超過與 COVID-19 相關的術後發病或死亡風險,否則不建議在確診後 7 周內安排手術。

報告:
El‐Boghdadly, K., Cook, T.M., Goodacre, T. & et al. (2021). SARS‐CoV‐2 infection, COVID‐19 and timing of elective surgery. Anaesthesia. doi: 10.1111/anae.15464

文/Alan Ch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