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轉婚前身後事》超抵死
婚禮和葬禮一喜一哀,都是人生重大儀式。影迷大多知道九十年代英國名片《四個婚禮一個葬禮》,叫好叫座,其實以婚禮或葬禮為題材的戲劇、電影早已不少,至於有婚亦有葬的作品,我印象特深是1971年日本大島渚電影《儀式》,描述一個家族的親戚,多年來在一次次婚禮和葬禮上聚會,發生恩怨情仇,還涉及日本戰後的世代變遷。
「香港話劇團」正在藝術中心壽臣劇院上演《玩轉婚前身後事 (A Winter Funeral) 》,是以色列名家漢諾赫列文 (Hanoch Levin) 的黑色喜劇,作於 1978 年,最「抵死」是安排婚禮與葬禮「撞到正」,的確玩轉紅事白事,對人性自私作出瘋狂荒誕的諷刺。
話說一個老母病逝,獨生兒子向僅有的親戚報喪,以免老母身後冷清,無人送殯。然而那家親戚正要為女兒舉辦婚禮,隆重擺酒設宴,準親家來了,幾百隻雞也劏了,怎麼辦呢?
看來以色列的猶太人很注重傳統儀式,非常重視婚事喪事。半夜敲門報喪,親戚家驚醒後不肯開門接訊,還千方百計迴避,以免不能舉辦婚事!
此劇由李國威翻譯和導演,馮蔚衡聯合導演,「香港話劇團」大批演員合演,盡情冷嘲熱諷,又扮鬼扮馬,顯出人性充滿可笑又可悲的百態。事實上漢諾赫列文把劇情編到「飛起」,劇中人不但在寒夜東奔西逃,甚至神話般飛到更嚴寒的西藏雪山,遇見像殭屍的修道喇嘛。還出現勾魂懾魄的死神,奇在將死之人的魂魄是屁,死神竟然是收屁天使!
於是,婚事男家女家一起逃來逃去,報喪兒子追來追去,又有兩個儍頭緩跑佬,一個怪雞教授。總之,為了迴避死訊,變出亡命狂奔,而在狂奔中反而死得人多,實在「抵死」到絕。終於舉行婚宴,到底是悲是喜呢?
歷來苦難多多的猶太人,擅長黑色幽默。《玩轉婚前身後事》就極度黑色搞笑,但當然不能要求符合常情常理,全劇故意誇張離譜,喜不喜歡就因人而異。例如老母死後翌日便出殯,是否太急促,難道不可以隔幾天?其實安排殯儀和墓地也要花時間、辦手續,我想以色列的習俗與效率未必那麼快捷,只不過編劇者蓄意要把婚、葬兩事撞期吧了。又編到成親兩家狂奔時都死了人,郤棄而不顧,仍然大擺喜酒,真是無可解釋。
坦白說,我不喜歡此劇常拿女人大屁股開不文玩笑,而且猛玩放屁。至於劇中人要西藏喇嘛「被自焚」來取暖,這樣諷剌人性是否過火呢?
好在演員們都很專業,盡力表現人性醜態,不惜放屁出醜。其中郭靜雯演垂危老母格外趣怪,陳煦莉演巴渣準親家亦改變形象,漫畫感突出。好演員就是這樣,能美能醜,可正可反,變化多端。今次其他演員都生動,雖然未必有機會真正發揮,但劇壇停演多時,近來才重開舞台,正好熱身一下,然後陸續各展所長。
至於本港創作的婚事戲和喪事戲,當然不少。亦有把兩者結合得很經典之作,但不是話劇,而是唐滌生編撰的粵劇戲寶《帝女花》,長平公主與駙馬周世顯在洞房花燭夜服毒殉情殉國,婚禮也是喪禮,非常動人。《帝女花》 1957 年由「仙鳳鳴」粵劇團首演,1959年和1976年兩次搬上銀幕,「香夭」歌曲流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