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ior・專訪】劉晉傑 — 孤身踩我路
【體路 × Junior】滾軸運動於香港確非主流,大眾較認識的運動員也大多是各項的代表人物:滑板的陸俊彥、花式滾軸「一姐」蔡穎怡。至於速度滾軸,也許要數亞運代表王蘊妮,但這亦不代表這項目後繼無人。
19 歲的劉晉傑是新一代速度滾軸溜冰香港代表,早在幼稚園時已初次穿上那雙溜冰鞋。「可能因為是男孩子,特別喜愛車、車輪等東西,見到姊姊參加滾軸溜冰興趣班就覺得很有趣,自己踩起來後更喜歡那份速度感。」當年的他只有 3 歲,小小雙腳當然還未接受正規訓練,但母親每逢暑假都會帶他參與興趣班,也正是這樣慢慢培養起興趣。
「其實我同時間也有學游水,但很快便要我『操水』,反而 roller 是相對輕鬆的興趣班,可與年紀相近的小朋友一起玩,加上迎風而來的速度感與游水截然不同。」這份輕鬆,到將近升中時便逐漸變成認真,全因他成功獲選入港隊,開始接受正規的速度滾軸訓練。不過升中之後,劉晉傑身旁的隊友卻停的停、走的走,一個個放下溜冰鞋,「身邊很多小時候一起踩的朋友到初中都轉玩主流運動,那時候與我同年入隊的有十多人,一直在港隊留到現在的好像已經沒有了,活躍的大多都是舊隊員。」
孤身走我路對很多非主流運動的選手而言並非陌生,有些甚至由一開始已是孑然一身。除了應付這份孤單感,劉晉傑還要被滾軸溜冰苦其心智、勞其筋骨。「因為當時控制不好,在硬地球場練習時一踩到地上的碎石,或被石屎中間的黑膠條吸著滾輪就很容易跌到滿身傷痕。」雙腿因跌倒而擦傷,上學亦因此不能穿起校服長褲,要改穿體育服回校,卻又聽到不少冷言冷語,「同學說我趁機不穿校服,當時覺得玩這項運動既會滿身擦損又經常被人說閒話,真的有想過不如就此作罷。」
幸有母親教練前輩支持
類似的無助失意,相信絕大部分運動員也曾經歷過。那時候最重要有身邊的父母、教練和隊友支持,或許就能挽回頹勢。劉晉傑身邊正好有一直陪伴在側的母親,還有港隊教練及王蘊妮等前輩,「他們知道我們這輩與舊隊員的實力和速度都有差距,訓練時會很體諒我們,才令我們能繼續進步,而且不會覺得相距太遠而很難追上。」
克服了心理關口,但硬件上的缺陷卻非一朝一夕能夠改變。窒礙一項運動發展有很多原因,惟在香港這裡也萬變不離其宗,大多都是土地問題。香港的速度滾軸溜冰運動難以覓得適合場地訓練,甚至比滑板或花式滾軸的情況再差一點,因為場地的形狀、大小及平坦程度均會影響訓練質素。「正規賽場是鑊型,標準是 200 米一個圈。如果是硬地足球場的話就不夠大,而且要港隊租用才能踩,否則就會有保安趕。在普通滾軸溜冰場練習很危險,單車徑又不能踩,所以當港隊沒有練習時就十分無助。」筆者過往經常見到有滾軸運動員在維園足球場練習,但原來自從園內的溜冰場開幕後,能讓港隊租用練習的硬地足球場基本上只餘筲箕灣及柴灣公園。
疫情期間仍想踩個痛快
「我們的 roller 鞋是度身倒模而製,如果不經常穿的話就很容易失去感覺,所以長時間沒有訓練或比賽的話,每天都想找地方踩一踩,當作鬆一鬆腳也好。」自去年初比賽後,劉晉傑便因疫情再沒有參加賽事,甚至連正規訓練也因「封場」而甚少參與。即使是港隊代表,在疫情期間也只能趁人煙稀少的時間「偷雞」到單車徑踩個痛快,「雖然很喜歡這運動,但有時都會不開心,沒甚得到關注又較少支援。始終知道要有標準場是有難度,唯有盡可能找方法去練習。」
疫症打亂在港的訓練計劃外,亦打亂劉晉傑的比賽部署。原本可以再度出戰的世界賽因疫情取消,令他至少要再等一年才能感受那份比賽的壓逼感。「Roller 有很多細緻的技術令我著迷地去研究,所以我到現在仍保留著那份對速度感的熱愛,能夠代表香港當然也是繼續玩下去的主要原因。」速度運動有時候講求天時地利人和,逆風而上的挑戰更大,但成功感可能也更多。香港的滾軸運動或是小眾,但我們仍要記著,還有很多運動員默默地迎著風,向前衝。
劉晉傑檔案
出生日期:16/08/2001
項目:滾軸溜冰(速度)
曾獲榮譽:
2019 年全國輪滑錦標賽男子速度公路 200 米計時賽第 4 名
2019 年全國少年輪滑錦標賽五個亞軍
2019 年世界輪滑錦標賽男子速度公路單圈計時賽第 36 名
文:麥景智
圖:李子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