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家偉,屯門區議員(富新)】

感謝 VICE News 的訪問。

我在接受訪問時被問及會否宣誓,而我的答案是「不會」。

一開始參與區議會選舉,為的是服務 2019 年的抗爭,希望做到「寸土必爭」為香港人爭取一點制度內的話語權之餘,亦希望富新可以變成一個更有人情味的社區。

作為一個半途出家的素人,之所以成功當選,並不是因為我個人有多厲害,而是因為當時的政治環境與抗爭的大趨勢使然,加上團隊和居民街坊的努力,令我可以擔當這個角色。 這是我身為區議員需要時刻記住的,我並不是要做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區議員」,而是在擔當抗爭中的其中一塊齒輪,同時去處理區務。

接受訪問時,我獲邀到街坊家中聚會。這群街坊由去年開始凝聚於社區之中,當我知道他們「有時候屋企冇洋蔥會落樓下幾層拍門借洋蔥」、閒時會晚上在公園相聚交換飯餸嘗試大家的手藝、家裡沒有煮飯就到鄰居家吃晚飯...這種社區凝聚力,令街坊真正覺得社區對他們是有歸屬感,令我覺得其中一個參選的目標成功達成了。雖然不敢邀功是自己的功勞,但在任內看見這種變化,令我感到非常窩心。

從參選開始,我已經知道自己要承受不可挽回的代價,包括被捕或流亡,但仍然覺得需要為運動盡一份力。當選之初,制度內似乎仍有空間,除了可以跟進地方議題,亦可以就政治議題而發聲。 但事實證明,我當時還是太樂觀,香港自由萎縮得比我們想像中快。幾個月後,政府已毫不留情打壓區議會 — 包括以《區議會條例》限制發言內容、民政動輒離開會議、處處在財政上留難同事、參與籌備初選即被扣起整月營運開支等。加上政府在《國安法》生效後更加用力打壓公民社會,全面封殺異見。民主派區議員在 2019 年獲得大勝,讓政府心存忌憚,我們作為制度內的產物,被全面肅清是遲早的事。

拒絕宣誓,並非想逃避後果,因為宣誓與否面對的下場同樣慘烈。宣誓留任貌似是「雞肋」的選擇,區議員雖然處處受制肘,但還是有一點公權力在手,放棄好像是將之拱手相讓與親中陣營。但這些僅餘的權力可以留在區議員手中多久? 早在參選之時,候選人已在確認聲明中保證效忠《基本法》及擁護「一國兩制」,而宣誓不過是為政權提供一把隨時「落閘」的刀,有藉口 DQ 區議員。宣誓就是限制了區議員的言論自由,一言一行皆要變得小心翼翼,要區議員為了避免被 DQ,飾演忠誠反對派。 但從初選、立法會改制已經明確反映,中共不會接受 「忠誠反對派」,中共只會接受大跳忠字舞的「愛國者」在制度內佔一席位。 不宣誓同樣會被清算,同樣要面對被捕與流亡等的風險。

我個人不願意接受「宣誓」這個緊箍咒。「知行合一」是我去年參選立法會時的口號,而我希望為抗爭貢獻的初衷,不論在參選區議會、立法會甚至到現時都沒有改變。我不願意以言論自由換取留任,不願意自己戰戰兢兢的擔心 DQ 而忘記作為「齒輪」的初衷。作為「齒輪」並不一定只有一種形態,貢獻運動亦不只一種方法。

我相信每一位同事思考此事時,都一定有自己的考量,當區情況、對於政治形勢的判斷等等,我無從置啄,亦會尊重每一位的選擇。因為不論宣誓與否,都是一個極為艱難的選擇。

再次感謝 Vices News 的訪問,以下是訪問連結

作者 Facebook

(標題為編輯所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