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台灣水果及其他
中國禁止台灣的鳳梨進口,反而讓台灣鳳梨名震全球,並且引發對台灣其他水果的關注。中共打壓台灣,效果適得其反,可謂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毛澤東挖苦這種人是蠢人,永遠不會吸取教訓,現在的中共,正是這樣子的蠢人。國民黨政客罵新南向政策失敗,因為水果沒有銷到那裡,那是完全缺乏最基本的地理常識,因為緯度接近,鳳梨等台灣水果與東南亞國家生產的水果有許多重疊。
台灣地處亞熱帶,南部的高雄、屏東接近熱帶,所以台灣的水果基本上是熱帶與亞熱帶的水果。而我的童年與少年時代在印尼住了 17 年,台灣的好些水果印尼也有,讓我常常喚起童年的記憶,會兩相比較。
台灣印尼水果種類多雷同
熱帶與亞熱帶水果,最普遍的應該是香蕉與木瓜,尤其是香蕉。有些印尼人掙了錢就花掉,因為他們不存在飢寒交迫的問題,肚子餓了,隨地可以摘下香蕉裹腹,衣服也只要一條遮羞的短褲就可以。除此,台灣與印尼相同的水果還很多,例如鳳梨、芒果、西瓜、柑橙、楊桃、蓮霧、釋迦、文旦、牛油果(酪梨)、波羅蜜等。
中國沒有芒果,1966 年毛澤東利用紅衛兵發動文革,導致紅衛兵尾大不掉無法無天,毛澤東打倒劉少奇以後要結束文革,因為各派勢力利用紅衛兵而陷於內戰無法收拾。1968 年夏天毛澤東派工宣隊進駐批判劉少奇充當先鋒的清華大學,宣傳大聯合,結果五名工宣隊員被紅衛兵打死,打傷數百人。毛澤東無法交代,便把非洲國家送他的幾個芒果送給工宣隊作為安撫。工宣隊哪裡敢吃?也無法分了吃,便拿出來展覽,當作聖物引導群眾去膜拜,製造另一次個人崇拜高潮。中國人沒見過芒果,真把它當聖物排隊去朝拜。夏天芒果很快爛掉,當局趕緊用塑膠製造假芒果,還把假芒果散播到全國各地供人朝拜。我們看到了只覺得可笑,但哪裡敢笑出來。
中國一般吃的是溫帶水果,例如蘋果與梨子。文革期間一度進口大量中美洲的香蕉,我們在上海可以隨便買到。但是木瓜、芒果、楊桃直至 1976 年到了香港,睽違了二十一年才再吃到。1980 年代後,有一次在銅鑼灣 SOGO 地下的超市看到蓮霧,闊別三十多年,趕緊買了吃。不過那蓮霧是嫩綠色皮,不知是哪國的產物。蓮霧印尼叫 Jambu,後來到台灣,才知道它的華語名字是蓮霧,兩者是諧音,不知源頭是哪裡。
芭樂在印尼只有紅心的,我們習慣叫石榴。釋迦在印尼我也不知道它的華語名字。有一種 Sirsak,台灣似乎見過,因為我不喜歡吃,沒有去買。字典裡的華語是酸麵包果或酸波羅蜜,不知台灣是怎麼稱呼。
台灣因為不夠熱,所以沒有出產國中之王榴槤與果中之后山竹。後者很少進口,前年進口一批,貴到吃不起。另外印尼有而台灣沒有的還有蛇皮果(Sala)與 Duku,後者查不到華文名。紅毛丹(Rambutan)在台灣很少見,也許也是進口的。椰子印尼很多,台灣應該也是進口。
但台灣有許多水果是印尼沒有的。台灣地形很特別,才 36,000 平方公里,卻有 268 座 3,000 公尺以上的高山。海平面是亞熱帶,山坡卻是溫帶或亞溫帶,因此也產溫帶水果。例如龍眼與荔枝,印尼沒有,中國也只有福建與廣東才有。我覺得高雄的荔枝比我在香港吃廣東荔枝還好吃而且便宜。我移居台灣後才發現台灣也生產葡萄與梨子等溫帶水果,蘋果則可能沒有。中國有著名的無錫水蜜桃,台灣桃園拉拉山的水蜜桃不遑多讓,印尼則沒有。印尼也沒有草莓。
初次看到火龍果很恐怖,因為在印尼沒有見過,不過聽印尼同學說,現在蘇門答臘北部的棉蘭也有種植了。印尼有文旦,有沒有柚子我不清楚,兩者我分不太清楚。不過台灣的大白柚勝過中國著名的沙田柚。印尼幅員廣大,當年交通不便,我所說的,主要是爪哇島情況。
台灣水果品種好
台灣的水果勝在品種好,經過不斷改良。因此成本高一些,適合出口發達國家或東南亞的新加坡。
水果的營養價值高,除了太熱氣的以外,一般吃多也不會吃壞身體。如果能做好保存與運輸,輸往溫帶的經濟發達國家很有潛力,也讓全球可以享受到台灣豐富多樣的水果。然而,貿易必須互利,不能只是出口佔便宜,人家進口的就設立重重障礙,這是共產黨與中國人的思維,不幸台灣有些政治人物也以政治手段矇騙台灣民眾刁難美國與日本食品的進口,而且居然搞什麼公投。台灣的果農為了打開出口市場,應該揭發這些政治人物的卑劣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