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工百業:眼利手巧工匠《亞麟記鎖匙》
【文:山豬】
汝州街近著南昌大押騎樓一邊,有間靠牆邊檔,堆滿了各種各類、五花八門的鎖,有著黃黃舊舊的紙盒與鏽跡。經常穿著白背心的麟記便在這兒幹活,身前的萬能配匙機嘶啞作響,麟記專心地看著鑰匙有沒有走樣。不消一會兒,一條新簇簇的鑰匙便弄好了。打磨一下、刮走痕跡,收錢,等候多時的下一位顧客隨即說「唔該,我要配呢條….」。麟記快速查看那一串鑰匙,便逐條解說:「呢條有專利,配唔到架啦,只配到這條,收10蚊….」
兩代鎖匙佬 手巧眼利成工匠
麟記快手配完一位客人的鑰匙後,轉過頭來望著車水馬龍,便說,汝州街以前才不是馬路,我們對面是賣雞的。在70年代時,北河街似墟市,旁邊的汝州街便是雞、鴨及鵝的集散地。後來輕工業發展,汝州街才變成現在的「珠仔街」。
麟記在深水埗長大,爺爺在南昌街開五金舖的時候便通街跑。五金舖中手藝工種眾多,父親取一門配匙手藝來學,後來也在附近開舖。輾轉一數,兩代承傳,快要60年。麟記幫爸爸看舖時,眼看手動,跟著模彷,不消幾天,便配了人生第一條匙。父親見他手巧眼利,聽力、手感也不錯,便慢慢把細活交託予他,讓他學開鎖、配匙。檔口也從小小一個,到現在多搭了一個位,還有座木梯連上閣樓仔。以前配鑰匙,沒有電子配匙機,需以人手用工具慢慢切割,因此不是即日取匙,起碼也要等一日。麟記補充,一日便有足夠時間,拿放大鏡鑽研其弧度,做得多便上手。上手之後,一條可以在30至40分鐘完成。
後來德國廠牌首批電子配匙機進口到香港,麟記檔口馬上添置。他洋洋得意地說,是全港第一間用的,那時候八千多元一部,而配匙一條只賺三元。不過機械始終快過人手,即使貴,考慮成本及時間最後也入手。但麟記也始料不及,有天人工智能的技術把配匙縮短至30秒,連師傅也不需要。
手藝漸被電腦取代 專職鑰匙難敵淘汰
訪問那天,剛好有觀塘的行家結業,把一箱箱的鑰匙胚半送半賣給麟記,麟記坐著矮凳仔,分著鑰匙的種類,把半生職業徐徐道來。「難做落去啦。」
這是很多傳統行業同樣面對的難題,麟記直言配匙已然式微。
「好多人轉左用電腦鎖啦!」大門、車、夾萬一一都轉了更精密的電子鎖。所謂電腦鎖,其實也屬機械鎖,只是比一般鎖複雜,但防盜功能較高,而價格也需八十多元至百多元不等。縱然相比一般鑰匙貴,有不少客人因安全因素也會考慮。
配鎖匙的原理其實是複製一條鎖匙的紋理弧度,換句話來說也像山寨廠,鑰匙愈趨精密及電子化,也換言之鎖匠能夠「仿製」的空間也愈趨縮小。
「依家大公司也出了很多電子鎖,那些晶片匙、指紋鎖。一個鎖匠佬,沒法搞得掂這些科技。」而且,為了賺取更多利潤及專營,有些產品的鎖壞掉也只能回原廠配,變相街坊入不到門口,找鎖匠也無法解決即時的困窘。
麟記繼續說,「現在還有很多鑰匙舖,但他們不是專做鑰匙,只是副業,專門造鑰匙的做不住啦。」深水埗一些士多或五金舖,有時也會添置鑰匙機,多樣生財工具,賺下街方錢。
心知行業發展微弱,做不了多少。麟記進入花甲之年,開鎖、裝鎖的生意大部份也不再接:「沒有力氣走七、八層唐樓」,不過他還是每天中午後開舖,因為不想留在家裡悶得發慌。麟記對於行業前景也是頗為灰暗:「時代進步,我們便被淘汰。」
話雖如此,小記下午常常找麟記的時候,仍然有很多街坊客幫襯,而眼見也有很多家品店、百貨店也會幫街坊配匙,當副業來做。雖然麟記常說「做唔落去」,其實深水埗這比較草根的社區,比較多劏房或唐樓,反而未必需要精緻加密的電子鎖,業主也未必花重錢為每道劏房客添電子鎖,許多住客的家裝著較簡單的機械鎖,他們仍然需要配幾蚊一條的配匙。
可惜只是專做鑰匙的行業雖能照顧社區需要,但利潤太低,以致無法維生。
配匙的倫理 :「心術不正的人做不了」
鑰匙佬這行業,說重要又太過,但他卻靠著一個鎖守著每個人的身家財產,說起這種信任很微妙 — 你不太認識他,但又要放心讓他動你家的鎖頭。街坊能夠放心的,可能是區內鎖匠。做了生意後一直相安無事,街坊也沒有投訴。而麟記正是這樣,屹立在深水埗幾十年,安全又可靠。
麟記說,有潛質之外,心術不正的人不可做鎖匠。而父親傳授的開鎖技藝,也不隨意外傳他人,除了配匙外,這種口耳傳授的技藝也可能隨著麟記退休和世界的數碼化而漸漸消失。
左鄰右里 互惠互助
麟記檔口整排完全面向著馬路,幾乎沒有店內空間,麟記在街上幹活,左邊是上海理髮的樓梯舖,右邊則是跌打舖,有客人看跌打時便拉起布簾,非常簡單。像麟記這樣的檔無遮掩,出入時請旁邊跌打舖檔主幫忙看會兒,而這樣的隔離鄰舍關係,看似無關緊要,麟記卻看得重要。
「你幫下我,我幫下你,隔離左右關係一定要打好!」他說。
十幾年來,麟記要剪髮時便去左邊,看跌打時便去右邊,另外兩間舖頭要配匙,也只找麟記。這裏細細絮絮的生活小事,正是藏著許多街坊的互惠互助呢……
配鑰以外的…….
有次看見一個婆婆失魂地捉著麟記說,早幾天忘記帶鑰匙在身,結果無門口入,又勞煩了子女跨區回來幫她開門,嘮嘮叨叨地說她記性很差。麟記不慌不忙地回答:「唉呀,配條俾你鄰居袋住,唔記得就搵佢拎啦。」阿婆默默地走回家,而她住在西九龍中心附近的屋邨,還特意走了幾個街口找麟記配鑰匙。她碎碎唸說的時候,說幫襯了麟記十多年。見她花了幾蚊配了新鑰匙便省卻了很多麻煩,麟記又可做單生意仔,似乎雙方因著此而得益。
後記
與友人談天聊到麟記,才知道原來在深水埗辦公的友人也曾獲麟記打救。事源友人開工作坊,但當日發現門鎖壞了,怎樣開也開不到,成班學員已站在走廊等著。時為夏天的周六,旁邊的公司都沒有開門,沒有冷氣滲出走廊,走廊又焗又熱,尷尬之極。最糟糕的是,有班學員辛苦準備了當天的報告,如果不能開工作坊,令學員白廢心血實在感到對不起他們。幸好知道麟記在旁,馬上求救。師傅穿著白背心拎一箱架撐,身水身汗搞了半個鐘,終於開到門兼換了把鎖。事態如此緊急,收費也沒有坐地起價,街坊師傅,令人安心。友人說來摸心口,感激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