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後大腦出現「喪屍細胞」 繼續活動 24 小時!
人死不能復生,因為一旦無血液循環和氧氣交換,身體內部系統將很快就會降解。不過,美國伊利諾大學神經學家 Jeffrey Loeb 的團隊卻發現,腦部有些細胞竟在人死後數小時仍增加活動!這些「喪屍」腦細胞更會提高自己的基因表達,繼續嘗試完成其關鍵任務。
Loeb 解釋大多數研究都認為,當心臟停止跳動時,大腦中的一切都會停止,但事實並非如此。
一直以來,人類對於自閉症、阿茲海默症和精神分裂症等腦部疾病的大部分資訊均來自患者死亡後,學者對腦組織進行的實驗,通常這些檢測於患者死超過 12 小時後所做,以對比新鮮腦組織的情況。
Loeb 的團隊則用了 20 個癲癇患者手術後的新鮮移除的腦組織與上述已死腦樣本比較,發現到與年齡及非疾病造成的基因表達差異。
該團隊記錄的大多數基因活動在 24 小時內仍保持穩定,但神經元細胞及其基因活動會迅速消退。然而,最明顯的是,神經膠質細胞 (glial cells) 會增加其基因表達和活動。
雖然乍看令人驚訝,但發現又不無道理,因為神經膠質細胞本身會修復受損神經元、防止某些神經遞質的毒性累積,以及形成髓鞘加快沿神經纖維的信號傳導等功能。正如 Loeb 在大學聲明中所說:「鑑於神經膠質細胞會發炎,並在人死後增大,其作用是清除腦缺氧或中風後的廢物,這(觀測)不足為奇。」
團隊其後又證明了影響基因表達的 RNA 本身在人死後 24 小時內不會改變,因此腦部的任何基因表達改變,必定與持續的生物過程有關。
在刊於《科學報告》的論文中,團隊指出由於保存了死後組織中不再存在的許多不同轉錄基因,新鮮分離出的人類腦樣本完整基因表達,可使學界對人腦的基因組複雜性有了前所未有的認識。同時,發現對了解涉及免疫反應的疾病也有重大意義,例如「喪屍」神經膠質細胞吞噬瀕死的大腦周圍時腫脹的程度等等。
不過,團隊發現這些「喪屍」細胞於人死了 24 小時後也會死去,與周圍的正在降解組織不再有區別。
Loeb 認為,研究人員需要考慮這些遺傳和細胞變化,盡可能縮短驗屍時距,減少這些變化的幅度。
報告:
Dachet, F., Brown, J.B., Valyi-Nagy, T. & et al. (2021). Selective time-dependent changes in activity and cell-specific gene expression in human postmortem brain. Sci Rep 11, 6078. doi: 10.1038/s41598-021-858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