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大型時裝品牌 H&M 去年 10 月發表不再採購新疆棉花的聲明,近日突然被中國官媒抨擊。事件愈鬧愈大,更多外國品牌包括 Nike 、 Adidas 等都成為內地網民抵制的目標。同時大量中港明星與這些國際品牌割席,終止代言合作,並且在微博表忠支持新疆棉花。

今次的「新疆棉花風暴」背後,其實牽涉重大的新疆人權問題。近年有大量報道及研究,揭發新疆大規模關押維吾爾族人,要求他們接受洗腦教育。有報道指他們遭受酷刑虐待、性侵,亦有大批維吾爾族被迫勞動。外界認為,這些「新疆棉花」就是維吾爾族被迫勞動下的產物。

新疆的人權問題,更已經成為重要的國際議題,牽涉中國與西方國家的外交角力。

新疆人權問題惡劣

全球有兩成棉花來自新疆,當地亦是中國最大棉花產地,全國有超過八成半棉花產自當地。

問題是,有多份報告與媒體報道均顯示這些原材料來自強制勞動。去年 12 月中,全球政策中心的報告更指有大量證據表明,新疆有 57 萬維吾爾族和其他穆斯林少數民族被強迫採棉,這數字相信未包括囚於再教育營的人,而此數字也比過去估計多。

除此之外,當地維吾爾族與其他少數民族在再教育營遭洗腦、學寫中文等,女性更被強制絕育或被強姦性侵。(詳看另稿

維吾爾人權計劃主席 Nury Turkel 曾在 2019 年於美國國會作證時指,維吾爾族人在新疆被「拘留和折磨」,並「捲入龐大的強迫勞動體系」,表明該地區生產的商品極有可能被強迫勞動生產。

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研究員 Nathan Ruser 亦向 BBC 表示,如果在中國從事棉花業務,不可能確定自己在供應鏈中無使用強迫勞動。他續指:「新疆的勞動力以及幾乎可肯定存在的強迫勞動,已根深蒂固地紮根在新疆的供應鏈中。」

如今新疆的人權問題是中西外交角力關鍵。歐盟日前宣布就新疆人權問題制裁 4 名中國官員及 1 個實體,是自六四事件後首次制裁中國。英國和加拿大亦隨即公布實施同一制裁名單,美國財政部周一亦宣布制裁其中 2 名中國官員。中國隨即反擊,外交部宣布制裁 10 人及 4 個實體,包括多名歐洲議會議員,以及曾發表多份新疆強制勞動及絕育研究的德國學者鄭國恩。

良好棉花發展協會起源

引爆是次大規模抵制的 H&M 聲明指,其供應商從新疆與良好棉花發展協會 (Better Cotton Initiative, BCI) 相關的農場採購棉花,但「由於在該地區進行可信的盡職調查變得愈來愈困難, BCI 決定暫停在新疆發放 BCI 棉花許可證。這意味著我們產品所需要的棉花將不再從那裏獲得。」

聲明又表示, H&M 集團對來自民間社會組織的報告和傳媒的報道深表關注,當中包括對新疆維吾爾族強迫勞動和宗教歧視的指控,稱「我們不與位於新疆的任何服裝製造工廠合作,也不從該地區採購產品/原材料。」

良好棉花發展協會源於 2005 年世界棉花基金會 (WWF) 一次圓桌會議的倡議,並在 2009 年註冊,總部位於瑞士,屬國際非牟利、多利益方共同管理組織。該協會旨在全球 21 個國家和地區推廣更好的棉花種植環保標準,以及鼓勵公平工作與爭取農民較佳權益,過去亦曾透過不同途徑,提高公眾認識印度等國家童工現象。其合作伙伴包括多家知名品牌,例如 Adidas 、Burberry 、Calvin Klein 、 New Balance 、 Nike 、 Uniqlo 與宜家家居等等,這些品牌亦曾表明停用新疆棉。

H&M 聲明引發抵制潮後,周三再發聲明解畫,表示集團一貫秉持公開透明的原則管理全球供應鏈,確保全球的供應商,遵守其可持續發展承諾如《經合組織負責任的商業行為準則 (OECD Guidelines for Responsible Business Conduct) 》,並不代表任何政治立場,但似乎不被中國網民接受。

中國運動品牌安踏則已在周三啟動退出 BCI 程序,並指會繼續使用新疆棉花。該公司又指,加入 BCI 的初衷是「從全球和地區的環境保護角度出發,推動關於採購供應鏈的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問題,使全球各地區棉花的種植及生產更有利於棉農,更有利於種植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