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政府突然因為「復必泰」疫苗批次問題而煞停接種,據知,衛生處是因為「藥瓶封蓋」有包裝瑕疵而決定暫停市民接種,部分特地告假接種的市民亦失望而回。按政府截至 3 月 18 日公佈的疫苗接種數字,接種科興疫苗及「復必泰」疫苗的人數分別為 201,500 及 75,100,佔整體人口 3.6%,而兩款疫苗的接種速度亦相若,儘管兩者皆有接種後有強烈不良反應的事例,亦未見停止接種。

如此安排,不禁令人聯想兩個原因:盡快使用已訂購的科興疫苗,以及爭取接種國產疫苗率為通關條件。疫苗保質期是有限的,而香港衛生署貯存針藥的地方同樣有限,若然接種率不理想,當部分批次即將到期時,只能全部回收,關於科興疫苗的價格,包括港府在內,各地政府一律以「保密」為由,絕口不提,按《紐約時報》1 月份文章報導,菲律賓政府以高達 61 美元一劑的價格洽購 2,500 萬劑科興疫苗,而菲律賓總統府予以否認;而據中國浙江於上年年底的緊急接種計劃中,科興疫苗每劑價格亦達 60 美元一劑,遠高於牛津及阿斯利康的 4 美元一劑。若港府洽購量為 100 萬劑,光是購買科興疫苗,就是 4 億元。相比之下,復必泰疫苗每劑價格只是約 150 港元左右,即是每劑差價超過 200 港元,故不難理解為何政府急於推薦科興疫苗。

按科興疫苗最新提出的數據顯示,其對 3 至 17 歲兒童群組皆「安全有效」,按政府上一次擴大接種科興疫苗群組到 30 至 59 歲人士看來,再進一步擴大接種是勢在必行。加上現時各中小學、幼稚園本身皆有一些流感疫苗接種計劃為藍本,若然推廣至入校接種,亦不足為奇。可是,疫苗委員會就科興疫苗引起疑似 7 宗死亡個案全部矢口否認,僅指那些接種者本身有不同病患在身,與接種沒有因果關係。再加上接種指引竟於疫苗計劃實施後足足兩周才發出,表示糖尿病、高血壓、嚴重長期病患人士等均應推遲接種疫苗,豈非當早前已接種的十數萬名市民為試驗品?

其次,就是接種國產疫苗作為通關條件。眾所周知,現時歐盟部分地區正研究接種歐洲藥物監管局批准的疫苗作為各地恢復旅遊條件,名為「數位綠色計劃」,計劃為成員國匈牙利及斯洛伐克抗議,皆因兩國都用了未經歐洲藥監局批准的俄羅斯及中國國藥疫苗。不少建制政團早前經已大放風聲,期望向內地推廣「疫苗護照」,有接種國產疫苗的港人可作免檢安排,而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亦表示將以疫苗接種率為爭取通關條件,但另一邊廂,按中國科學院院士鍾南山日前指出,其實內地的疫苗接種率與香港目前相若,均為 4% 左右,其實所謂疫苗締造群體免疫條件,在內地同樣不成立,估計中央政府亦不會貿然開關,影響一直以來的防控措施。不過,若然國產疫苗真的成為通關條件,選擇接種科興疫苗的人,定當比現時倍增。

以智利為例,其實該國接種率已是南美國家中最高,採用的正是中國研發的科興疫苗,其亦位處全球高接種率之列,惟疫情不跌反升,單日確診更見七千宗新高,反之,接種輝瑞疫苗的以色列、英國等,疫情持續緩和、死亡率亦大減,實是相形見絀,更令人深思,原本未能提供第三期臨床數據的科興疫苗,其實際效用成疑。

事實上,多位身為政府專家顧問如袁國勇、許樹昌等均未有跟政府大隊,而選擇接種「復必泰」疫苗,對於不少市民而言,多少有指標作用,現時停用「復必泰」,政府欲加快疫苗接種的步伐,恐怕如意算盤難以打響。怪得了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