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港九新界,各區都有自己的「裁判法院」,專責處理刑期最高 2 年的各式案件。是故,裁判法院亦有地區味道。屬於基層社區的油尖旺,特別多「聚賭」、「逾期居留」等控罪。

這天下午,九龍城法院依舊熱鬧。兩名聽不明白廣東話的女子被控告「非法入境」,從覊留室被帶到犯人欄,旁邊的翻譯人員以普通話告訴她們控罪;另一名也是在犯人欄出現,被控告入屋行劫的女子,亦在這裡提堂。

法庭處理眾多瑣碎的案件,書記忙得一頭煙,室內充斥着翻閱文件的紙張聲,移動人們的腳步把房間的氣氛搞得沸沸揚揚。

「被告有 17 次刑事紀錄……」「被告有 5 次刑事紀錄……」裁判官在抄寫筆記,頭也沒有仰起,着被告甚麼日子再回來處理下一個程序。代表律師也在念急口令一樣,像乒乓球來來往往,處理完他們的案件,又起立離開。

然而,下一宗案件,雖然屬於油尖旺區區內發生,卻又震驚全香港,甚至掀動全球情緒。

2019 年 11 月 17 日晚上,逾千名示威者在紅磡理工大學裡被圍困,警方宣佈校園為「暴動現場」,示威者以各種危險方式離開,游繩、爬水渠、跑鐵軌。事件掀動全港市民的心情,家長、老師、社工、牧師,趕到附近支援。

就在 11 月 18 日,理工大學的附近,大量市民聚集。警方於早上 8 時許,在理工大學近的尖沙嘴東部,大舉拘捕 135 人,其中 10 人這天在九龍城裁判法院,被控告「非法集結」。案情指他們集結在尖東一帶,破壞社會安寧。部份人曾拒保,於幾天前再被拘捕。

這十人並不是像其他裁判法院的犯人一樣,身上背負着刑事紀錄。若不是這一場社會運動,他們應該不會出現在法院裡。

這十個人,一字排開,站在旁聽席前,面對着法官。

這十個人,正值盛年,平均年齡約在 30 歲。

這十個人,居住的地區在港九新界。

這十個人,七個是女性,裡面有文員、學生、活動幹事。不少人頭長髮,綁了馬尾,也有人染了金髮,有人穿着米白色長裙配皮手袋,有人穿了型格短靴配黑色長裙,也有人一頭短髮配運動鞋和背包。

這十個人,三個是男性,他們是社工、厨師,還有一個穿着全身西裝,梳着古板的「蛋撻頭」,袖口和領口有金色鈕扣的地政總署測量員。

他們戴着口罩的臉上,有些緊張,有人把身子輕輕的左搖右擺,有人不住地貶眼減低焦慮,有人雙手交疊在肚皮前,按捺着自己的不安。

代表這十個人的辯護律師,對控方要求他們的當事人,每周到警署報到兩天的安排有所不滿,爭取把報到日期減到一星期一次:

「控罪書的指控十分模糊,沒有說明他們有任何不當的行為。案情指控有示威者扔下防具,但指稱的並不是本案的十位被告。」

「如果有看新聞的話,也知當日,有很多人,包括關心示威者的家長、社工、教育界等人士,趕到理工大學,向被困在裡面的人士提供協助,進行呼籲,現在不清楚他們出現在場的原因是甚麼。」

有大狀亦補充,「拘捕當日的時間和地點,是周一的早上 8 時許,那是繁忙的商業區。」

「加上以『非法集結』來說,以示威活動的控罪來講,並不是最嚴重的控罪。當日有百多人被捕,這十名被告做過乜嘢,十分之模糊,佢地潛逃的風險極其低。」

另一大狀亦指出,事情至今已發生了一段頗長的時間:「要走的話,走咗啦。」

一位瘦削的女性律師站起來說,指出其當事人被拘捕多個月來,一直配合警方:「我的當事人,每月定期報到,至今已經十幾個月,被告都和警方保持『緊密聯系』。如果報到是每周一次,可以減輕警方工作負擔。」

裁判官最後同意各人每周報到一次,但要配合宵禁,亦要交出所有旅遊証件。「這案件被告人有一定的潛逃風險,有需要嚴謹處理,所有人都要交出旅遊証件和 BNO,沒有的話也要宣誓處理。」律師們表示,控方當初沒有要求交出旅遊証件,若法庭需要,都願意配合。

「Court!」保安員像趕羊一樣把塞滿法院的律師和被告及家人們,趕到庭外的大堂。「庭外仲多人呀!」保安員在發牢騷。有些旁聽師來到,入不到法庭也會堅持多留一會。

專責跑法院的記者說,每次有關理工大學的案件,都吸引特別多人來旁聽:「大家都不會忘記,理工大學的一切。」無論是紅磚城內,抑或紅磚城外,裡裡外外,一切都掀動起人們的情緒。

 

作者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