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偷獵象牙等致非洲象 31 年大減 86% 兩種象面臨絕種危機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IUCN) 周四 (25/3) 更新其瀕危物種紅色名冊 (Red List) ,將非洲森林象 (Loxodonta cyclotis) 與非洲草原象 (Loxodonta africana) ,分別列為極度瀕危與瀕危物種,緊急呼籲停止偷獵活動。
該兩個物種是現時地球上其中一些最大的陸上動物,過去紅色名冊曾將非洲森林象視為非洲草原象的亞種,當為同一物種保育,當時只評為易危物種。不過,經基因分析後確定非洲森林象是獨立物種,並在 250 萬年前與非洲草原象分途演化。
非洲森林象體型小於非洲草原象和亞洲象,平均體重約 2.7 噸左右,高不超過 2.5 米,是現存最小的象類;牠們一般 2 至 8 隻成群群,棲身非洲中、西部水氣充足的雨林,尤其是剛果盆地一帶。相反,非洲草原象則最高可達 4.1 米,平均重約 4 到 5 噸,較喜歡居於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空曠國家,其中包括草原和沙漠。
IUCN 非洲象專家組成員 Kathleen Gobush 表示,兩個物種對其棲息的生態環境都非常重要。森林象被視為「森林園丁」,因為牠們在食用熱帶森林水果和植物時可以幫助散播種子。草原象同樣在其生活的各種棲息地中都是「有影響力的基礎物種」。
根據 ICUN 的資料,過去 31 年非洲象的數量減少了 86% 以上,當中非洲草原象在 50 年內至少大減 60% ;現時則餘 41.5 萬頭大象生活於非洲大陸上。
非洲象數量在 2008 年起更急劇減少,主要因為偷獵象牙活動,以及棲息地喪失變為農業。殺象活動更在 2011 年起達到頂峰,持續威脅非洲象的存亡。
不過, IUCN 指新評估也突顯保育工作的成功。旨在促進人類與野生動植物共存的實地反盜獵措施、立法和土地利用規劃結合,都穩定了非洲象數量的下降趨勢;打擊象牙銷售市場如歐亞多地的非法象牙貿易,亦起了一定作用。
周四的公佈,是 IUCN 年度 3 次更新的首次,紅色名冊現時記錄了 134,425 個物種,當中有 37,480 種瀕臨滅絕。
來源:
ABC, African elephants now listed as critically endangered after dramatic population declines, 25 March 2021
Reuters, African elephants face growing risk of extinction - Red List, 25 March 2021
文/Alan Ch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