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及福利局長羅致光今(28日)發表網誌,談及安老院宿位問題,指去年長者在輪候資助安老宿位期間過身的數字,並沒有增加,但由於輪候人數下跌,令死亡率由 17.3% 升至 17.9%。他說自己早於 1 月尾公布相關數字,但「意外地,竟然沒有一間傳媒報道」。

羅致光在網誌表示,輪候人數和時間是福利服務短缺的重要指標,由於不少服務要在特定處所設置,由規劃至興建一般要 8 年以上,所以「追落後不能一蹴即就」。至於透過向市場購買服務,亦要考慮市場的「消化」能力及服務質素,只能「按步就班」。

羅:大幅新增服務需求如「逆水行舟」

他指在每年有約 15,000 宗新增輪候個案的情況下,輪候人數已由 2019 年底的 41,011人,減少 8.5% 至 2020 年底的 37,525 人。其中資助安老宿位的輪候時間,由 2018 - 19 年度的 24 個月,減至去年末的 21 個月;惟資助護養院的輪候時間卻由 25 個月增至 26 個月。他解釋,前者輪候時間減少是因為政府購買更多宿位,至於資助護養院輪候時間增加,則因為院舍過去兩年的興建速度,追不上需求。

他續指,每一年議員就《財政預算案》提問,傳媒都會關注一組數字,就是有多少長者在輪候資助安老宿位期間過身。他指去年的輪候資助宿位逝世長者數目並無增加,但由於輪候人數亦下跌,令死亡率由 17.3% 上升至17.9 %。他在文中特別提到自己早於 1 月 31 日的網誌公布有關數字,但「意外地,竟然沒有一間傳媒報道有關數字」。

羅致光表示,他早幾年提到的「高齡海嘯」還未到達,但每年大幅新增的安老服務需求,已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雖然在今年預算案,資助安老服務的支出,相對上一年度的原來預算增加 6.1%,但安老服務能否在逆流中前進,有一定挑戰。面對大量新增個案,「追落後仍未成功,仍需努力」。

羅:預算案議員提問大幅下降 「沒有往年有趣的花絮」

另外,羅致光說局方正處理立法會議員就《財政預算案》提出的問題,並指今年問題大幅下降,由 2019 年要處理 1350 條問題,減至今年的 383 題。他說,已大致完成審批所有答案,並形容今年沒出現「往年有趣的花絮」,例如議員問了立法會財委會還沒批准的項目推行進度、忘了更改往年問題的年份、發問有關陳年的先導計劃進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