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之詩人莫蘭迪:畫家中的僧侶,一生靜觀一物
幾乎每個藝術學生,入門第一堂課,必先畫靜物。或許太過基礎,我們普遍甚少談及靜物畫,似乎無話可說。其實,愈是簡單的菜餚,愈難煮得出色。繁華落盡見真淳,簡單,偏偏最難做好。
靜物畫,不就是對著物件繪畫而已?到底可以如何與別不同,甚至名留藝史?不妨看看義大利的喬治·莫蘭迪(Giorgio Morandi),靜物畫的怪傑,一生只專注畫一物,以生命成就畫作。
二十世紀歐洲,極具代表性的畫家之一,終身未娶,和未婚姐姐生活,不出遠門。莫蘭迪多以瓶子為題材,如花瓶、瓶罐、水壺等。簡樸的避世畫匠,如同苦行僧,人稱畫僧。
靜物畫常見的對象,有花卉、器皿、食物、頭骨、書籍等,通常一幅靜物畫都包含眾多物件,而各有對應的象徵意義,畫家借靜物畫的構圖擺位和對象,暗示自己想表達的內容。意在言外,乃傳統靜物畫的創作概念。
但莫蘭迪相反,沒有、割除多餘的象徵,只有瓶子竊竊私語,單純物件的投影。那些形狀單純的瓶子,不斷反覆排列,回歸視覺觀察的,屬於純粹形體的世界。
莫蘭迪的靜物畫,大多溫暖柔和,治癒人心。這一切源於他的用色,低飽和度和明度相近的顏色,像朦上一層灰調,淡化顏色區塊之間的過渡。虛化邊緣,讓物件、桌子,以至後方的牆身之間的關係都變得模糊不清。此用色現今被叫作「莫蘭迪色」,相當有名。
觀者眼中,可能只見千篇一律的瓶罐畫作。其實,每幅都在不同的排列間發現物件,背後隱含了,畫家對空間與時間的觀察。
莫蘭迪用流動的色彩,畫下空氣的流動,帶動空間與時間的存在,分離了外在世界。寂靜的畫面像是凝結一樣,沒有噪音,瓶罐如同提醒着觀畫者,專注純粹的存在。
他用顏料將瓶罐塗成白色,讓灰塵堆積瓶身,把它們的外觀塗走,把它的透明和反光抹去。僅僅留下物自身的存在,與空間和時間的關係,把物件放在唯一的舞台,與「存在」本身相應。
「事物存在着,它只有它自身的內在意義,卻沒有像我們為它附加的那樣的意義,視覺,世界所喚醒我僅有的興趣只是色彩、空間、光線和形式,內裹充滿着微妙差異的變化,物件的擺位、組合方式、光線等。」
莫蘭迪的自白,詮釋其畢生建構獨一無二的藝術世界。他潛心觀察,認真看待,那無數個小小的瓶罐,我們由其畫作或能摸索到,屬於他的宇宙。
莫蘭迪留下的繪畫,不論有否任何象徵意義,都獨立自足。當我們迷失時,看看他筆下的瓶罐,那一份純粹、專注,想必能重新喚起初心,讓我們面對世事無常,依然保有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