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西方爆發連串互相制裁,一堆名字和頭銜滿天飛,當中有一個我覺得值得一提,就是加拿大下議院議員、前內閣大臣、現影子外相莊文浩。這個名字像華人,不是因為有個好的翻譯(如文翠珊、彭定康那種),而是因為他是貨真價實的加國港人,莊文浩是他的真名(英文名 Michael Chong)。雖然現在因為國安法不可以講外國勢力干涉中國內政(當然愛國愛港的我是有無國安法都是堅決反對),但講香港勢力干涉外國內政,也就是港人移民參加外國政治,總可以了吧。

加拿大可說是港人干涉內政最積極的地方,現時有 4 位下議院議員是香港出生:黃陳小萍(Alice Wong, Con, Richmond Centre)、關慧貞(Jenny Kwan, NDP, Vancouver East)、伍鳳儀(Mary Ng, Lib, Markham – Thornhill)、趙錦榮(Kenny Chiu, Con, Steveston – Richmond East),其中伍鳳儀是現任杜魯多內閣內的中小企及國際貿易大臣;還有 2 位是加拿大出生但父母是香港移民,就是莊文浩(Michael Chong, Con, Wellington – Halton Hills)和一位葉嘉麗(Jean Yip, Lib, Scarborough – Agincourt)。這是還未計已離任的港人。

加拿大下議院有 338 席,6 席是多是少見仁見智,但應該是各國中最多了。維基上資料說加拿大人口有 4.6% 是華人(Chinese),當一半是香港人就是 2.3%,另外廣東話使用者有 1.6%,6 席算是近乎比例。反正加拿大人口 3,800 萬,就這樣估計有 60~80 萬香港人及後代,還有經常說香港也住了 30 萬加籍人,加起來就有 100 萬人了。當然,不可能 100 萬人都會政治取向一樣,但只要有幾十萬人並且分布在適當區域,都可以起到重要作用(上述 6 人中,3 人選區在溫哥華地區,2 人在多倫多地區)。

加拿大每個選區約有 10 萬人,投票率多是六成幾,即每個選區 6 萬幾人投票,所以一般是 3 萬幾票可以當選。事實上也不一定要 3 萬幾票才可以影響一席,要做到選區內的關鍵選民集團(voting bloc)只需幾千票都可。例如兩大黨候選人競爭激烈,這時候只要有幾千票是關注單一議題(single-issue voter),也可以逼他們關注這個議題。美國的猶太人和古巴人,佔全國人口其實很少,都可以選到多位議員,就是這個邏輯(當然猶太人還有 $ 的因素)。然後同一邏輯,假如國會中兩黨議席數目只差很少,幾個議員也可改變政治形勢,那也可以令一個原本小眾的議題在幾個議員推動下獲得更廣泛關注。所以港人選民其實有潛力選到或影響到遠超過 6 位議員。

至於英國,人口約 6,700 萬,多於加拿大,但下議院議席也較多,有 650 席,所以同樣每區約 10 萬人,投票率也是六成幾,於是分析情況跟上段差不多,幾十萬港人移民取得投票權後也有潛力干涉內政。相對的,英國港人分布可能會較加國港人分散(加國集中在溫哥華 / 多倫多),不利影響選舉。不過,英國跟香港歷史淵源較強,所以政客對港人的關注度或許會比較高。另外,英國現時也有 2 位下議院議員是港人後代,Alan Mak(Con, Havant)和 Sarah Owen(Lab, Luton North)。

之前有朋友問,香港移民這麼高調,會否令當地人反感?這是有可能的。但如果在其他社會議題方面也有參與,不要給予人離地,港人移民只顧著自己而不關心加國 / 英國的感覺,應該可以減輕這問題。以前見過一些網民笑英國越來越多南亞裔政客,如倫敦市長 Sadiq Khan(簡世德)、財相 Rishi Sunak(辛偉誠)、內相 Priti Patel(彭黛玲),但這其實反映移民積極參與社會,及社會也有空間接納他們。這對於香港勢力干涉外國內政,反而是好事,因為證明這條路是有人行過和行得通的。

 

作者 Patre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