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Kevin Lin、譯:張泳】

〈社運中的工會〉專欄編按:

近日緬甸的局勢極受關注,當地人民為反對軍方政變,自 2 月發起了連串罷工、罷市及街頭抗議,即使至今已有近 250 人被軍方所殺,仍前仆後繼地持續抗爭。關注亞洲勞工狀況的 Kevin Lin 紀錄了緬甸醫護、教師、公務員等不同群體的罷工,也探討製衣工人如何從多年勞工運動中積累鬥爭性,成為開啟全民抗爭的先鋒。作者也強調國際聲援 —— 例如向在緬製衣品牌施壓 —— 之重要性。

英文原文刊於勞工筆記 (Labor Notes) ,最後一段為作者的最新補充。

2 月 1 日,緬甸軍方發動政變,以涉嫌選舉舞弊為藉口,從民選政府官員手中奪取權力。政變領導人拘留了政府高層領導人和活動人士、關閉了互聯網,並令航班停駛。這標誌著該國長達十年、充滿變數的局部民主化實驗,出現了黑暗且不確定的轉折。

這次政變有可能逆轉緬甸在民主權利方面取得的成果。這十年來,工廠工人的激進鬥爭已經建立起一場強大的勞工運動,為他們在當前起義中的行動做好了準備。自 2 月 22 日以來的大罷工,在過去三星期,藉公共和私營部門工人的參與,不斷增加罷工基礎。這在目前為抵制政變和建立更強大的勞工運動,帶來最好的希望。

緬甸工人的反抗

在軍方宣佈政變後不久,就出現了以工人和工會為核心的大規模公民抗命運動。最早的一次動員發生在政變兩天後:緬甸全國 50 個鄉鎮裡 110 多家醫院和衛生部門的醫務人員,率先發起罷工。在一家政府醫院,40 名醫生中有 38 名醫生、70 名護士中有 50 名護士參與了罷工。

「我們不可能在獨裁統治下工作,我很肯定我們可以推翻政權。在政變領導人高級將領敏昂萊下臺之前,我們絕不會回去工作。他無權叫我們回去工作,因為沒有人承認他是領導人。」其中一位領導首批罷工的人,外科醫生Kyaw Zin博士說。

工會聯合會很迅速地組織起來。緬甸最大的工會聯合會——緬甸工會聯合會(簡稱 CTUM)呼籲民眾在 2 月 8 日舉行第一次全國大罷工。儘管政府威脅逮捕工人,並採取越來越多的鎮壓手段,但包括垃圾收集員、消防員、電力工人、私人銀行僱員和製衣工人在內的各行業工人,還是發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罷工,許多人還參加了街頭示威。

教師迅速地與學生一起加入運動:七個教師工會—包括涵蓋小學、高等教育和寺院學校的 10 萬名緬甸教師聯合會—宣佈停工。

記者們也以離職表示抗議。為了應對政變和對媒體自由的威脅,緬甸新聞委員會的成員和《緬甸時報》的十幾名記者已經辭職

重要的是,市政府和商業部、電力能源部、交通通信部、農牧灌溉部的員工也加入了罷工行動,使得許多部門在過去一周內空無一人。勞工行動也嚴重打擊了交通部門的運作。據緬甸鐵路公司的官員聲稱,99% 的鐵路員工都在罷工,導致火車服務暫停。

罷工工人設法關閉軍方控制的緬甸石油天然氣企業、緬甸國家航空公司、礦山、建築工地、製衣廠和學校,為軍方統治者造成了經濟損失。消費者也加入了工人的行列,抵制軍方在食品和飲料產品、香煙、娛樂業、互聯網服務提供商、銀行、金融企業、醫院、石油公司以及批發市場和零售業務的廣泛商業利益。

軍方以鎮壓作為回應。工人和學生因參加和平抗議而遭到逮捕,軍方更開始使用致命武力,截至 2 月 26 日造成三人死亡

製衣工人為運動啟航

緬甸工人的鬥爭性在幾年內不斷增強。自從約十年前,隨著緬甸允許外國直接投資起,政府同意進行重大的勞動法改革,將工會合法化並在 2011 年的《勞動組織法》中將勞動權利編纂成法律。政府還在 2012 年的《勞動爭議解決法》中納入了勞動爭議解決機制。

然而,緬甸勞工行動者們認為,這些法律試圖將工人引導到法律途徑,而要真正改善惡劣的工作條件、提高目前處於極低水準的最低工資(4,800 緬元,即每天 3.26 美元),這些途徑的力量,遠不如激進的群眾行動。

2019 年,為了爭取提高工資和更安全的工作條件,一股激進的罷工浪潮席捲製衣業。這個價值60 億美元的行業僱傭了 70 萬名女性工人,並為 H&M、Zara、C&A 等國際品牌供貨。這行業佔緬甸該年出口總值的 30%,高於 2011 年民主改革開始時的 7% 水準。

「出現了一次罷工時,其他工人就會看到罷工是有效的。」曾為製衣工人一員的緬甸製衣工人聯合會領導人 Daw Moe Sandar Myint 說。她描述製衣業的罷工浪潮:「他們嘗試到罷工的滋味,那味道是甘甜的。罷工也為他們帶來了工會。」

但是,COVID-19 打擊了激進的工會鬥爭,也打斷了罷工浪潮和該行業的工會化進程。僱主們利用疫情造成的業務中斷來裁走工會成員,從而打擊工會

工廠工人關於提高最低工資和改善工作條件的要求被忽視之餘,他們的工資還遭削減或延遲支付。儘管組織條件變得更困難,但許多人還是進行了反擊多家工廠的工人在疫情初期進行了罷工,以獲取欠薪和解僱賠償。

舉例說,2020 年 3 月,Myan Mode 製衣廠以 COVID-19 為由,解僱了全部 520 名工會成員,並拒絕給予他們工資,同時保留了 700 名非工會工人。工會組織了抗議活動,為被解僱的工人爭取到被扣起的工資。

儘管工人在疫情期間遭受挫折,但在緬甸軍方採取行動破壞民主時,許多製衣工人認為他們已經受夠了,並準備好進行抗爭。 「工人們已經很憤怒,他們已經被激發了。」一直站在反對政變運動前線的 Daw Moe Sandar Myint說。 「一種熟悉的、被折磨的感覺回歸,他們無法保持沉默。」這種憤怒,驅使她和其他人帶領工廠工人參加運動。

製衣工人無視政變領導人發出的嚴厲警告,最先呼籲大眾進行街頭抗議,並進行街頭動員。這增強了公民抗命運動的信心。正如駐緬甸的勞工組織者 Andrew Tillett-Saks 強調:「產業工人-主要是年輕的製衣女工-的願景似乎深深地鼓舞了廣大民眾,消除了部分恐懼,並引發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大規模抗議和總罷工。」

「工人和工會是仰光[該國最大的城市]運動的主要力量。」勞工和人權積極份子 Thet Swe Win 表示認同。「來自工廠的工人數目成千上萬,因意他們的街頭集會能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

她說:「他們這種行動正冒著很大的風險。許多勞工領袖以前都被解僱過。他們受到政府和工廠老闆的壓迫。 他們非常脆弱,但是他們的態度非常堅決。」

由於 Daw Moe Sandar Myint 在製衣工人的公民抗命運動中,身負動員和領導的角色,她的居所於 2 月 6 日遭到搜查。她能夠避免被捕,並在白天奇蹟地繼續領導示威。但到了晚上,她不得不躲避當局的追捕。

公共和私營部門工人及工會的組織化參與,是推動公民抗命運動向前、並決定緬甸未來的最關鍵因素之一。

Tillett-Saks 指出,公民抗命運動主要由政府僱員和私營部門的製衣工人領導。他認為他們是對抗軍事獨裁的最後一道防線。社會上更多階層的工人,都參與了最近自2月22日以來的總罷工。目前的挑戰,是在更多的私營部門和未加入工會的工人群體中,進一步擴大工人的鬥爭性,並增加罷工行動。

國際聲援的重要性

面對軍方日益嚴厲的鎮壓,包括早前對八名 CTUM 領導人發出逮捕令,為保護工人及其工會的民主權利,國際壓力比以往任何時候來得更加重要,。

「國際支持對我們來說意義重大,它令我們感覺到並不孤單,並知道外面有人支持我們的自由和自主。」Thet Swe Win 說。

泰國日本香港台灣柬埔寨菲律賓等地的勞工和人權團體,於緬甸大使館外組織了抗議活動,並發表聲援聲明和譴責政變。

緬甸的運動能引起共鳴,並在這些地區獲得海量的支持,並不難理解。這些地方的示威者,同樣也面對不民主的統治、以及對工會主義者和公民社會團體的持續鎮壓,故他們也著力聲援緬甸人民。香港和泰國在近期也曾出現大規模的民主抗議運動。

菲律賓工會和人權中心的 Kamz Deligente,一直從事反對該國工會成員遭暴力襲擊的運動。他說:「菲律賓人民也認同緬甸的鬥爭,因為我們目前的政府-特別是行政部門—由退役軍人主導,實質上以戒嚴法管治國家。在很大程度上,這加劇了針對行動者、與批評總統杜特爾特及其政府者的襲擊。」

緬甸在外移民工的聲援

許多鄰近國家也通過從事工廠、建築、漁業和其他部門工作的緬甸移民工人,得以連結起來。在泰國,估計有三到四百萬緬甸移民工人,在政變發生後幾天於緬甸大使館前抗議。於日本,數百名緬甸工人也在聯合國辦事處外舉行抗議活動

在台灣,約 400 名緬甸移民在新北市集會,譴責軍事政變,而當中許多人居於新北市。桃園市群眾服務協會的汪英達為移民工人提供服務,她警告道:「由臭名昭著的軍政府統治的獨裁政權,可能會實行移民出口政策,以榨取被迫出國工作的公民的費用和匯款,並完全忽視他們的權利。這種情況若發生,危及的將不僅是緬甸農民工的權利和福利,也包括所有移民工和台灣工人的權利和福祉。」

對國際品牌施加壓力

緬甸最大的製衣工人工會—緬甸產業工人聯合會-呼籲全球工會向在緬甸展開業務的品牌施壓,要求它們譴責政變,並切斷與有利於軍方利益的企業的聯繫(列表請參見下表)。它還呼籲企業保護工人,免於因參與抗議而被解僱。

代表著 2 億工人的 10 個國際工會,呼籲全球工會向各地政府和企業,針對緬甸軍方的商業利益施予更大壓力。

對於美國和各地的工會和基層勞工來說,與緬甸工人建立具體的團結性,意味著積極響應這些呼籲,包括發表聲明譴責政變、要求在緬甸做生意的公司同樣發表聲明、並呼籲僱主切斷其供應鏈中,任何與軍方商業利益相關的聯繫。

緬甸工人已經證明,直接行動具有重大影響力,而且極為有效。無論這些直接行動是組織和參與激進的職場罷工,還是離開工作崗位參加街頭示威,他們都在為捍衛自己的民主權利,並為該國與各地的工人能贏得更美好的生活而抗爭。他們需要、並值得我們的支持。

最新發展

2 月 26 日(當地時間)深夜,緬甸軍方在公共電視上宣佈該國大部分勞工組織為非法組織,並威脅若繼續活動,有關人等將會被捕。軍方加大了打壓示威者的力度,當中尤其針對工會領袖。截至 3 月 26 日,大約 250 人已在緬甸被軍方殺害,致使街頭示威的頻率減少。然而,公營與私營部門的工人仍維持罷工行動,在面對打壓的現實下,顯得最為堅韌。儘管困難重重,緬甸的抗爭反映了工人與他們的工會能以罷工、街頭示威和不合作運動等手法,展現他們的力量,以對抗殘暴的軍事政權。此際的緬甸,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國際聲援。

註:在緬甸開展業務的品牌

緬甸產業工人聯合會要求品牌商和供應商公開譴責政變,並同意製衣工人不會因為參加公民抗命運動,而受到處分或解僱。以下是在緬甸擁有業務的品牌名單:

Adidas (德國)

Aldi Nord (德國)

Benetton (義大利)

Bestseller (丹麥)

C&A (荷蘭/德國)

Calvin Klein (美國)

Columbia Sportswear (美國)

Cotton On Group (澳洲)

David’s Bridal (美國)

Eddie Bauer (美國)

Fruit of the Loom (美國)

Gap (美國)

H&M (瑞典)

Hunkemoller (荷蘭)

Inditex (西班牙)

Itochu (日本)

JCPenney (美國)

Justin Alexander (美國)

Kappahl (瑞典)

Le Coq Sportif (法國)

Lidl (德國)

Lindex (瑞典)

Mango (西班牙)

Marks & Spencer (英國)

Matalan (英國)

Mizuno (日本)

Muji (日本)

New Look (英國)

Next (英國)

OVS (義大利)

Primark (英國)

Sportira 1998 (加拿大)

Tally Weijl (瑞士)

Tchibo (德國)

Tesco (英國)

VF (North Face) (美國)

Wilson Sporting Goods (美國)

延伸閱讀:

'If the Military Leaders Win, There Will Be No Unions': Myanmar Garment Workers on the Strikes Against the Coup 

Labor Notes, March 11, 2021, by Ma Moe Sandar Myint, Ma Ei Ei Phyu, Ma Tin Tin Wai

作者簡介:Kevin Lin(關注亞洲勞工運動,不時撰寫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