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rewell, Eason — 身為前歌迷的歎息
【文: 水墨】
義和團再次出動扶共滅洋,今次翻出新疆棉花為引線。不意外地,一眾藝人急不及待輸誠表忠,人血饅頭不住手地往口裏送,諂媚嘴臉讓人作嘔。這番景象照說早是見怪不怪,但今次卻在香港引來巨大迴響,全因這次連陳奕迅也變成了護旗手。我是他的忠實歌迷,他的歌真的是伴著我長大,給我無數次的安慰,因此也格外心痛。
陳奕迅沒有很出眾的外表,但是他的聲線很有感染力,總能引起共鳴。在新秀比賽中,一首《望月》令人驚豔, 然後的《時代曲》、《與我常在》讓他知名度大增。他在 1998 年叱吒頒獎禮唱的《我的快樂時代》,聲音清徹有力,讓人回味無窮,致詞時忘記作曲人名字的少許尷尬更顯當時的純樸青澀。初期的唱腔有點像張學友,但很快就有了自己的風格。2000 年後他的歌唱事業更是如日中天,名曲一首接一首, 也紅遍了兩岸三地。《好久不見》和《不如不見》,《Last Order》與《New Order》的粵語國語唱和組合構思獨特。《H³M》專輯每一首都是經典,《Eason's Moving On Stage 1》演唱會表現完美,冷門熱門我都聽了遍。他的歌唱出我的心聲,撫慰我的心靈,我見證了他的鼎盛時期,曾經感謝自己活在有陳奕迅的年代。即便他後來重心移往大陸,只偶爾在香港玩票性質的出幾首歌,他依然是我最喜愛的歌手。
其實陳奕迅跪下叩頭並不讓人意外,這十年來的發展,早就表明了想在大陸賺錢的藝人,總有一天是要做護旗手的。無名小卒想藉此上位,成名者則形格勢禁不得不表態。中共一向善於統戰,尤其喜歡利用文人藝人這些軟性力量進行滲透,要文藝為政治服務,北上淘金者總要隨主旋律起舞。香港人早知中國市場太大,藝人發展重心北移是不可避免之事,因此也份外寬容。香港歌迷的底線一退再退,只要歌手們偶爾回香港出一兩首廣東歌,辦一辦小型音樂會,已足夠我們感恩地說他們不忘本,但就連這樣卑微的要求也總是難以滿足。
利益驅使下,愈來愈多藝人媚共。他們背棄香港人的同時,香港人自然也離他們而去。香港歌迷對陳奕迅有異乎尋常的寵愛,簡直說得上是縱容。《DUO 演唱會》他爛聲依然繼續連唱十幾場,歌迷付錢聽歌變探病。往後幾年他的工作態度愈來愈差,演唱會黑臉發脾氣,頒獎禮忘詞亂唱一通,種種表現不堪入目。任何一件事要是發生在其他歌手身上,恐怕早就是災難了,連四大天王恐怕也不敢這樣肆無忌憚吧?但是香港歌迷對他還是一樣不減偏愛,甚至為他找各種藉口,什麼壓力太大、老婆花錢太狠......簡直像是溺愛護短的父母。十年來香港墮入深淵,他沒有任何表態,我們為他設想,畢竟藝人要賺錢,明哲保身可以理解。一首《六月飛霜》讓人無限幻想,偶爾幾句模稜兩可的話就讓香港人激動地說他是「暗黃」。其實,誰都知道能在大陸撈得風生水起,又怎可能是「黃絲」呢?只不過大家都有意無意地不去揭破窗紙罷了。他不公開跪下,我們也就心安理得當他站著。
為什麼他能得到這種眷顧呢?我想,這也許跟香港的興衰有關係。陳奕迅是香港最後一個在所有華人地區都有廣泛影響力的歌手,自此之後也沒有人到達他的高度。他在歌壇的崛起,伴隨著香港最後的輝煌。香港人如此寵愛他,除了他本身的實力外,或許也和這種懷緬舊日光輝的潛意識有關。然而,夢終需醒來,今日他連新疆幾千萬人的血淚也能無視,香港的沉淪又怎會牽動他的情緒?香港人應該爭一口氣,既然有人已經抛棄良知,也拋棄了他的家,我們也應該和他道別,不要再縱容。或許他並不在乎,但我們的體量再小,也要表達我們的立場,作出我們的選擇。
很多人引用《陀飛輪》裏的那句「靈魂若變賣了上鏈也沒心跳」, 著實是用得恰到好處。我留意到陳奕迅的經理人公司叫廿一克有限公司,成立在七年前,真是一件有趣的事。不知道公司名字有什麼由來,不過我想是和那個靈魂重量有 21 克的說法有關吧?若是這樣,只能怪我們後知後覺,畢竟人家早已表明他的靈魂只有 21 克,是有限公司,可以售賣。二十年來,林夕為他寫了不知多少首好詞,陳奕迅的成功,林夕也功不可沒。然而今時今日,夕爺已移居台灣,筆鋒依舊犀利,批判中共毫不留情,昔日好友卻投向中共懷抱。兩人分道揚鑣,不知各自有何感想?陳奕迅的靈魂既死,就以此作為悼文。我以後應該還是會回味他的舊歌,但那把歌聲只活在我的回憶裏,和現在的那個人已經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