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判7年終通過】中歐投資協定(CAI):歐盟與中國誰是贏家?
source by unsplash
七年前(2013年11月)歐盟與中國宣布將就雙邊投資協議(the EU-China 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 CAI)展開談判時,沒有人預料到會走得這麼遠。
2016年雙方確定CAI將是有史以來彼此最廣泛的協議後,2017年起雙方的談判便進入深水區。歐盟要求中國必須開放金融業、停止對國營企業的不公平補助、放棄合資技術轉讓的規定、建立公開透明的規則,與衝突協商機制等國家資本主義制度。
儘管歐盟與中國都表示樂觀,但是隨之而來的美中貿易戰與科技戰,為CAI能否順利簽訂,產生不確定性,不過美國的對抗也反而可能增加中國對歐盟開放的決心。如今CAI順利簽訂,並達成多數當初的協議的內容,令不少人驚訝。(本文談及梅克爾如何看待中國,值得參考:What Merkel Really Thinks About China—and the World)
這是中國有史以來與他國簽訂最重要也最開放的投資協議,內容包括:
・中國必須對歐盟開放市場,並不得以國內政策為由進行實質阻撓,如果歐盟認為中國違反承諾,可以藉由國對國爭端解決機制(the state-to-state dispute resolution mechanism)來處理,並應有監督機制。
・中國必須放棄過去習用的投資障礙,像是數量限制、金額上限與合資規定。例如汽車業必須合資以便技術移轉中國、金融業的外資上限與合資規定、一線城市私有醫院的合資規定、環境產業的合資規定、房地產與租賃等企業服務業的合資規定、營建業的項目數量限制,以及開放絕大多數的製造業;另外,開放原來完全禁止的雲端服務,並放寬歐盟在電信業的外資上限到50%,並保證電腦與電信業的「技術中立性」(線上服務將不會有外國資本上限規定)。
・國營企業不得採取歧視外國企業的行為。歐盟認為必要時,中國對於本國企業的補助資訊應予以揭露。
・中國不得以合資或干涉技術授權契約等方式,來強迫歐盟企業技術移轉給中國企業。
・中國對於開放市場的規則與標準應該本諸透明、可預期以及公平性原則。
・中國應該採永續經營原則規範企業,包括對公民社會透明及開放參與。
・中國應該遵守巴黎氣候協議。
・中國企業應該遵守國際勞工組織的勞動規範( ILO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sation) fundamental Conventions)。
・歐盟員工得以在中國關係企業工作三年,中國政府不得以配額等方式限制。
同時中國也得以進入部分的歐盟能源市場。至於歐盟與中國為何在此時願意簽訂如此廣泛的投資協議?我認為有以下幾種可能性:
第一,歐盟雖然長久對中國FDI較高,但是中國投資歐盟累計的FDI已經在2017年趕上歐盟,過去20年歐盟投資中國1400億歐元,中國投資歐盟近1300億歐元,中國與歐盟都需要進一步的投資協定來保障雙方的經濟利益。相較雙方的經濟規模,FDI並不算太高,投資協議有助於增加雙方對彼此的投資。
第二,儘管歐盟逐漸認識到中國對於國家安全的威脅,但是整體而言,歐盟仍然認為中國市場在未來有利可圖,歐盟協議的經濟意義超過安全考量。
第三,不僅川普政府表達對歐盟與中國的投資協議的擔憂,拜登團隊也一再表示希望與歐盟合作,共同面對中國(與俄國)的威脅。歐盟不僅對川普政府的告誡不以為意,即使對拜登的提議,也並非如何熱衷,歐盟仍然希望在美國與中國之間,保持相當的自主性,而非「過度」往美國傾斜。
第四,中國政府對於國家控制的信心日增,認為即使喪失了外資上限、合資與強迫技術移轉等規定,仍然相信有足夠的行政手段與黨國體制,得以控制本國企業的行為服膺共黨;同時相信本國市場已經成熟到即使開放也能夠維持經濟成長。
第五,中國政府只有在威脅下才會開放市場或遵守規則。例如台灣藍營喜歡宣稱中國對於美國萊劑肉品的禁令,其實在川普進行貿易戰後,中國就在第一階段貿易協定中,答應全面開放,不僅對於使用萊克多巴安等肉品,連對其他的添加物,都答應接受,甚至對於狂牛病的肉品年齡限制都一併放寬。
無論對於川普的評價如何,他的確成功令中國答應採購與解禁的措施,中國政府只有在威脅下,才會開放市場或遵守規定。同樣的,面對美國與日俱增的壓力,中國此時表態與歐盟簽訂CAI,不僅有經濟上的意義,更代表國際關係上抗衡美國的一大斬獲。
至於CAI是否會達成雙方所願的效果,非常值得世界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