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與自由航行任務
是說在前文「全球化的崩解與反挫」中,談到全球化在失業問題、保護主義與國際組織功能不彰的種種挑戰下,所面臨的危機。不過若進一步來討論全球化的本質,將會發現這個出現還不到六十年的字彙,其實是建立在二戰結束後,相對和平的海上運輸環境上。雖然在冷戰時期,美蘇兩大集團全面對立,但蘇聯與華沙公約組織,主要的勢力範圍在歐亞大陸上,部份海域的確處於衝突的陰影下,不過絕大多數的航道,都是在開放、安全的情況下。這也成為了全球化快速發展的基礎,畢竟貨品可以四通八達的流通,是全球化時代最重要的關鍵。
那為什麼海運如此重要,一來是因為陸運的效率低,在汽車與火車發明前,使用獸力來馱負商品,不只酬載量小,耗費的人力多,陸路在多數的時候也相對危險。除了古代惡劣的路況,攔路打劫的盜匪,沿途要抽稅的地方政權,都是運輸的一大障礙。相比之下海運的酬載量大,單位成本大幅降低,雖然也有惡劣天候造成的危險性,在海上劫掠的海盜也非常可怕,但古代政權的勢力,還無法延伸到廣大的海洋上,只要不靠港停泊,就等於不用繳稅。因此初期的海上貿易雖然一樣危險,但隨著航海技術的進步,不斷快速取代陸運。
當汽車與火車被發明時,航海技術也已發展成熟,讓海上運輸的風險大幅降低,不再像過去,一趟航程裡有三分之二的水手喪命於海上被視為是「正常損失」,整個世界進入海權時代。在二次大戰結束後不久,大多數透過海運的貨品,都已經可以安全地運輸到目的地,開啟了全球商業市場的時代。最後讓全球化時代來臨的關鍵,就是大多數海盜絕跡,全球航路多數都很安全,各國政府雖然也都擁有海軍,但在大多數的情況下,並無法任意阻斷海上航線。因為在二次大戰結束後,美國成為了世界超級強權,強大的美國海軍擁有十幾艘的航空母艦,可以維持海上秩序。
雖然很多人常批常評,美國所維持的國際秩序,是「對美國有利的秩序」,但無可諱言的,對美國有利的秩序就是安全的貿易環境。美國是個兩洋國家,與傳統的舊世界隔海相望,如果沒有安全的航線,美國的商品就沒有辦法運送到世界各國的市場。美國過去雖然常會出現孤立主義的浪潮,不希望過度介入他國的內戰或危機之中,不過美國人分的很清楚,不介入他國事務與維持航道安全是完全兩回事。比如伊朗過去常威脅要阻斷進出波斯灣的荷姆茲海峽,美國內部雖然對於要如何處理伊朗問題有極大的歧見,但對於維持航道暢通,卻有極高的共識,不論是誰主政,都會全力阻力伊朗封鎖荷姆茲海峽,甚至派遣軍艦護衛商船通過,以維持航道的暢通。
這其實就是「自由航行(Freedom of navigation)任務」的濫觴,因為自由航行任務最早是出現在1979年,當時伊朗爆發革命,成立了反美政權,並首度威脅要關閉荷姆茲海峽,進而引爆石油危機。當時的美國政府提出了自由航行計畫,全力確保荷姆茲海峽通暢無虞。後來自由航行任務,逐漸擴展到許多地方,特別是用來反制所謂的「過度海洋權利聲索」,也就是惡意擴大主張自己的領海範圍。這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中國,中國依照過去的歷史記載,宣稱擁有整個南海的主權,並不斷填海造陸,將許多根本不會露出海平面的暗礁,填高加固成人工島嶼,並宣稱擁有這些人工島嶼的周邊12海里領海與200海里的專屬經濟區(EEZ)。
在南海海域,蘭州號驅逐艦正試圖衝撞美軍軍艦,中國指控在進行自由航行任務的美國軍艦已”違法”進入中國領海。但美國海軍則表明不承認中國的主權聲索。
中國的這種行為與當年的伊朗幾乎如出一轍,利用擴張領海主張的方式,希望阻斷航道,以達成自己的戰略目標。荷姆茲海峽能控制中東原油的出口,南海則是今日世界最繁忙的商業貿易航道。但是中國沒有想到的一點是,中國今日的經濟起飛,其實得利於全球化,是因為海上航運的安全,讓中國可以成為世界工廠,賺取大量利潤,中國卻反過來破壞全球化的基礎。或許從中國的角度來看,中國是要打破過去美國的壟斷,挑戰由美國所劃定的世界秩序,以確保自己鄰近海域航道的安全,在西太平洋或印度洋建立對自己有利的新秩序。但中國沒有考慮到的是,目前解放軍還沒有維持全球海域安全的實力。
而今日全球化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全球已連結成一個緊密的市場,特別是海上航道是密不可分的。中國想要控制鄰近海域的企圖,勢必會與美國造成權力衝突。中國未來即使可以擊敗美國,成功控制西太平洋與印度洋,打破美國的壟斷局面,也無法控制全球海洋。這就會形成中國打破了舊的世界秩序,卻無法建立新的世界秩序。一旦美國失去了維持全球海洋安全的能力,最有可能的情況就是群雄並起,一一分割海洋勢力範圍,形成各方割據的情況。其結果就是全球化的進一步崩解。中國可能控制了東亞,卻失去全世界市場。商品運送的成本進一步增加,更多的貿易壁壘導致全球貿易崩潰。
美國今日的超強地位,一大半是建立在全球化的市場上,這一點美國人比誰都還要清楚。最新由美國海軍、海軍陸戰隊與海岸防衛隊所共同聯合發布的「海洋優勢報告」裡,在封面上就寫著「美國是個海洋國家,我們的安全與榮景取決於海洋。」這也說明了,美國與中國在南海的爭端,並不單純只是單一海域的主權爭端,背後有更為深遠的全球戰略意義。中國或許認為,美國不會為了幾塊礁岩,真的與中國爆發軍事衝突,但對美國來說,中國在南海的主權聲索與積極擴張,就是在挑戰美國的最核心利益。中國既然想要破壞美國在二戰後辛苦建立的全球化秩序,美國就打算將中國逐出全球化的市場對外。
如果以這個邏輯來看,美、中貿易戰並不單純只是想要讓美、中經濟脫勾而已,而是想要讓中國與全球化市場脫勾。中國的反制方式,是加入RECP,並與歐盟簽定雙邊投資協議,進一步深化與世界市場的連結。因此從長遠來說,美、中兩國的競爭,已經從單純的自由航行任務與兩國貿易戰,進入了更深層的國力對抗。中國可以說是由美國一手養大的對手,完全依附在美國為主的全球化體系中,不斷吸血而壯大。因此今日要切割,對美國來說,也異常的痛苦,畢竟這樣一刀切,勢必會傷到自己。這也是許多反對美、中脫勾者的最重要論點。認為美、中脫勾是一種傷人一千,自損七百的行為。只是當情勢已發展至此,除了美國決定要放棄自己的全球霸主地位,否則幾乎已經沒有回頭路了。
拜登批評川普政府的孤立主義,讓美國失去國際領導者的地位,讓美國衰弱,這有其道理,但拜登政府未來若希望利用多邊主義,重新建立國際秩序,讓中國合作,則又太過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