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一位教師,但它沒有學生…』/ Antonio Gramsci

距今79年前,西元1942年的1月20日,當時軍武勢力已橫掃歐陸,建構龐大軍事佔領區的納粹德國政府,轄下15位來自不同行政部門的高階官員們,齊聚在柏林市西南部萬湖區(Wannsee)的一棟高級別墅(地址為:AmGroßen Wannsee 56–58),望著美麗的湖景,可能也啜飲著香醇的咖啡,大家熱烈討論著所謂歐洲境內猶太人的「最後解決方案」(Endlösungder Judenfrage)…


歷經協商、溝通與辯論後,桌位前方都掛著博士(8位)、將軍(4位)、副秘書長或次官等響亮頭銜的知識份子們,達成一致的共識,決定呈報上級,以有系統、有組織、有計畫的方式來徹底消滅(extermination)或毀滅(annihilation)同樣身為人類,但不被亞利安人所認同的猶太民族!當然,在此之前,納粹國安部部長,也是萬湖聚會的發起人海德里希(Reinhard Heydrich),早已公開宣示,所有猶太人都被視為反納粹的游擊隊員,並下令對包括孩童、婦女、老人在內的所有猶太人進行槍殺或襲擊的動作,尤其在波蘭、塞爾維亞和俄羅斯境內,成千上萬的猶太人已慘死於反卍字之手!

但這一天,堪稱西元二十世紀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場會議,『萬湖會議』(Wannseekonferenz / Wannsee Conference)為何如此重要?因為衣冠楚楚的仕紳們,在風景優美的豪邸之中,做出了剷除猶太人的總議案,無聲無息,揭開了大屠殺的封印!

『就另有一匹馬出來,是紅的,有權柄給了那騎馬的,可以從地上奪去太平,使人彼此相殺;又有一把大刀賜給他。』,《新約聖經.啟示錄》6:4,赤馬鐵騎上鮮紅色的旗幟,那是血,以人血為活祭!毫無疑問。

伴隨前一段時間(西元1941年12月5日)蘇聯紅軍死命抵禦莫斯科的衛城戰役爆發,加上日軍偷襲珍珠港後美國上下悲憤莫名的宣戰,希特勒眼見局勢丕變,不願拖延至納粹一統歐陸後再行清除猶太人,於是在總理府會議上授權海德里希加速行動,並以興建末日「滅絕營」來處置猶太人。


根據戰後歷史學者們解密的檔案資料顯示,透過納粹行之有年的詳實人口普查(也就是「大數據」),德國官方將歐洲國家為兩組(已有無實際佔領或控制為區分條件),詳實整理出分布於歐陸各國的猶太人總人口數,像瑞典有8,000人、烏克蘭有2,994,684人、阿爾巴尼亞有200人等,總數高達了1,100萬人之多,但就在列席官員逐一簽名同意之下,所有參與者不僅達成了一致同意(消滅猶太人)的氣氛,而且還可以感覺到一種已經採取了某種形式,超乎預期的協議,絕對不能輕易釋放猶太人,尤其是幼童,因為他日將作為新猶太復興的種子,所以施以毒氣,或是刻意的放置飢餓,淘汰任何一位猶太人,是納粹往後必然也是最自然的清除障礙手法。

90分鐘的正式會議,眼下蘇聯和波蘭的領土上正持續進行殘殺猶太人的動作,但這15位納粹領導高官們已經擺脫拘束,或站或坐,品嘗來自維希法國(Vichy France)所送上的干邑白蘭地。萬湖,本就是柏林的渡假勝地,冬景迷人,佐以奢華烈酒入喉,想必那更是人生一大樂事,軍服上的大小徽章,各自有暖陽灑入的光影,但就在須臾談笑之間,竟落槌了千萬人的命運,此等非上帝,卻可怖猶勝撒旦!



自此以降,二十萬名的納粹公務員(包括軍人)總共殺害了近六百萬(一說為六百二十萬)猶太人,縱使猶太人在各地發起了近一百場的武裝起義,但終究像飛蛾撲火一般,含淚失去了當時近三分之二的歐洲猶太手足,「Holocaust」,猶太人大屠殺,若加上其他受害的非猶太群體,包括波蘭人、斯拉夫人、蘇聯平民及戰俘、羅姆人(吉普賽人)、共產黨人、同性戀者、共濟會成員、耶和華見證人及身心障礙者,在4萬2,500個德國官方機構內,吾人彷彿看到了一座座煉獄的大門。

『…根據上級要求,我們必須秘密地進行這些(毒氣室)工作,但焚燒屍體所產生的臭氣瀰漫在整個地區上空,附近的居民都知道,奧斯維辛(Auschwitz)在殺人。』,來自奧斯維辛營長的證詞。

『…一位被這個(集中營)地方逼瘋的母親對著英國哨兵聲嘶力竭地尖叫,要給孩子餵奶,她把那小又可憐的嬰孩抱在懷裡……哨兵打開了嬰孩的襁褓,發現那個嬰兒早已經死去多日了。』,戰後進入集中營的英國BBC記者。

戰爭落幕,『萬湖會議』的參與者和其他下級官員試圖掩蓋其踪跡,故會議記錄的副本大部分被奉命銷毀。直到西元1947年,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美國籍檢察官羅伯特·肯普納(Robert Kempner)幸運地從德國外交部所沒收的戰時文件中找到了與會者之一,外交部親衛隊聯絡官路德的副本,也是當時已準備30份全部副本中的第16份,這才讓此會議的內容與詳情曝光,當然也成為血淋淋種族滅絕政策的鐵證。

Otto Adolf Eichmann

Reinhard Tristan Eugen Heydrich

七十餘年後,當我們再次檢視這段過往的歷史,除了讓人心痛不已之外,對比稍晚納粹死亡集中營內的殘酷暴行,此等受過高等教育,看似風度翩翩的納粹高官,對著手無寸鐵的猶太人無存一絲憐憫之心,根本不把屠殺當作一回事來看待的行為,不禁讓人『不寒而慄』,是,就是這四個字!『不寒而慄』!

當時負責會議記錄,並主導猶太人大屠殺任務的艾希曼(Adolf Otto Eichmann,1906-1962),不只被史學家冠上「世紀膾子手」的惡名外,更因對納粹所行政策盡忠職守、效忠上級交辦事項,而被認為是二戰裡極為病態的非典型人格,也就是日後由漢娜‧鄂蘭女士(Hannah Arendt,1906-1975)所描繪之『平庸的邪惡』!

尾聲:

西元1992年1月20日,距離萬湖會議召開五十週年時,會議地點正式被改作為大屠殺紀念館,以博物館的形式被開放,稱為『Haus der Wannsee-Konferenz』;裏頭收藏有文字、圖片的永久展覽,記錄了整起猶太人大屠殺及其事前策劃的各項行動或決議。二樓則存放著納粹時期的大量書籍,及其他素材,例如縮微膠捲和無複寫的原始官方文件。

『歷史是一位教師,但它沒有學生…』,你會同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