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挽狂瀾的鋼鐵之獅 - 南越20裝甲團簡史(下
調整與適應
4月8日和9日攻勢的受挫迫使北越暫緩腳步重新審視狀態。除了早先進攻中北越暴露的裝甲運用經驗不足導致多兵種協同配合低劣且麻痺大意而缺乏偵查等缺陷外,越南人民軍副總參謀長黎仲迅也認為南越軍正在依靠戰車與裝甲車賦予的機動性與火力在各個基地與據點之間互相支援,加上已經開始有了改變陣地的意識,這讓北越引以為傲的長距離精準砲擊效果被削弱,也不再像第一階段那樣可以輕易分割南越據點後再逐步吃下。而且由於技術裝備等資源已經被大幅消耗,空襲壓力下北越補給效率也受到影響,當前北越前線部隊並無顯著優勢。最終,黎仲迅在會議上決定應該先停止大規模進攻和速戰速決的嘗試,將下一階段的戰術改為零散但頻繁的小規模進攻緩慢消耗南越實力,特別是裝甲與機械化步兵的快速反應力量,等資源到位後再發動總攻。這一戰略體現在戰術的方式,則是北越開始派出大量攜帶單兵反戰車武器的獵殺小組滲透到南越戰線內部尋求偷襲南越機械化單位的機會。
而在北越重整的時期,南越也沒閒著。南越第1軍司令黃春林認為透過先前的幾次小勝,南越第3師已經挫敗北越的進攻,加上高估前線的戰備與士氣,因此他下令在4月14日於東河前線發動光中729(Quang Trung 729)號作戰,試圖奪回卡羅爾營區、麥洛克營區(Mai Loc camp)等重要據點;與此同時美軍也指出還認為雖然此前潰敗的部隊中56團需要重組,但57團等部隊恢復良好,其中57團已經補充到1700人(戰前2000人),這給了黃春林當前力量充裕的錯覺。根據計劃,這場反擊將投入了147陸戰旅、3個別動軍聯團和2個裝騎團,但裝甲部隊僅在確認北越戰車參戰時才做為反制力量投入。
然而,南越前線戰鬥力顯然被高估了,實際上東河防線仍然存在大量問題。首先來看看指揮協調:黃春林將部隊送往武文階的第3師增援的同時,卻沒有提供額外指揮與後勤支援 - 正常來說近代軍隊指揮比例1比3是較理想的數字,比如1個師指揮3個團,這也是當前多數國家軍隊組織基礎原則,第3師也不例外,他們戰前指揮的只有2、56、57步兵團。但到了4月中旬3師要以原先的指揮後勤編組去應付2個原有的團(56、57),以及增援的2個陸戰旅(147、258)、4個別動軍聯團、1個裝甲旅(加強20團)和保安、民防隊(簡稱RF/PF),總計9個旅級單位共33個營,這些單位來自不同單位、軍級戰術區與軍種,基於不同學說甚至架構打造,甚至還要在美軍顧問數量本就不足的情況下協調大量增援的美軍支援火力,3師的後勤管理指揮機能很快因為過於繁雜的部隊組成與組織架構而不堪重負,也導致武文階對一線部隊的態勢與掌控有限。
在第3師處理不來的情況下,明明是依託大型基地與重要城鎮進行防守,許多部隊後勤仍顯得相當窘迫(北越炮擊對物資的破壞以及QL-1公路的不安全也是原因之一),而且往往要向其他人報告與接受指令,特別是根本沒去前線不了解態勢尤其是基層部隊狀態,但仍熱衷於從蜆港以無線電指揮和干預3師決策的黃春林,而命令、後勤與指揮鏈的混亂低效也是後來廣治戰場崩潰的重要因素之一。
上級混亂下級也沒更好,實際上南越軍基層大部份單位經歷此前的敗仗仍然缺乏信心與勇氣,他們當前堅守的信心源自抵銷北越火炮優勢的防禦陣地、抵銷北越裝甲與步兵優勢的美軍空襲與戰車支援,然而在進攻戰中他們不可避免地失去掩體的保護,且由於戰線的動態變化不能享受到無限制空襲的支援,戰車也因為前述的決定不會立即投入和伴隨。在這種情況下自然很容易在進攻戰中表現出過度的消極與怠工,並在遭遇意外(比如敵軍戰車或炮擊)時出現混亂。
復活節攻勢後QL-1公路上的常態,這類畫面對東河防線南越軍士氣造成重大打擊。
在前述的種種不利因素轉化為實際惡果後,這場被寄予厚望反擊經歷10天幾乎沒有進展可言的消耗並草率告終,包含37輛戰車(大部份是M41)與89輛裝甲運兵車在內的大量物資技術裝備損失,而人員具體損失甚至沒有被完整統計。雖然20團在這場反攻參與的程度很小,然而由於其他部隊的消耗,這為東河防線乃至整個廣治戰役的崩潰埋下伏筆。
4月18日308A師基於先前確立的新戰略原則,對南越前線的多個高地發動小規模突擊,而當南越20團參戰時,北越派出攜帶B40反戰車火箭的小組在步兵掩護下發動了伏擊,但最終第20團仍和別動軍5聯團還是將這次攻勢壓了回去。然而22日起,由於北越從寮國境內的攻勢加強,進而增加南越左翼,特別是愛子、佩德羅基地與QL-1公路的壓力,因此南越不得不將更多力量投注到這一地帶,特別是陸戰隊與裝甲部隊,其中147旅防守佩德羅和愛子,369旅在更後方的海朗(Hải Lăng)縣保護QL1公路與美江河,而第1裝騎旅負責QL-1公路以西5公里,北至甘露河(Cam lb)南至愛子基地的地段。此時在防線北面防禦庙江河的主要是別動軍、57步兵團和保安/民防隊。
4月23日早晨,20裝甲團沿著QL-9號公路往西進行巡邏時和北越步兵以及一批T-54/55發生交火。當第20團迎戰時,北越動用了AT-3反戰車飛彈 - 這是雙方的首次對抗。由於南越車組並不熟悉反戰車飛彈的存在與特性而無法採取有效規避路線,導致1輛M48和1輛ACAV被擊毀,另外1輛M48被擊傷。雖然損失不是很大,但反戰車飛彈的威脅仍然迫使第20團後退保持距離,這引起了別動軍第5聯團的混亂。
雖然初次對抗吃了點虧,但南越車組通過血的代價也快速總結出反制的戰術。車組發現AT-3發射時會有醒目而獨特的灰色煙霧,加上發射後需要持續導引,因此一旦發現有AT-3發射,除了成為目標的車輛以外的所有裝甲車輛都會立即向發射區域發射所有武器,透過猛烈的金屬風暴震懾操作手使其無法有效制導;至於被做為目標的車輛則先數到5後突然進行不規則機動,導致操作手無法預判動向而減低命中率;這一戰術很快在4月25日雙方的第二輪對抗得到驗證確認有效。但整體而言,AT-3的存在仍然對M48構成了不小的壓力,這迫使他們更依賴固定防禦陣地並保持距離。
AT-3(9M14)是世界上第一種大量投入實戰的反戰車武器,操作模式如上圖需要操作者透過飛彈尾焰追蹤飛行路徑並以手柄修正。而南越在AT-3上吃過的虧以色列也將在1973年贖罪日戰爭再吃一次並總結出差不多的反制戰術。
不僅第20裝甲團,同一時期147旅也在西面發現北越的頻繁活動,而愛子基地更是在27日遭遇高強度炮擊以及一次步戰偕同進攻,攻勢被擊退但幾乎所有砲彈都毀於130毫米加農砲的打擊。
結束的開始
到了4月底,不同於戰備情況再度嚴重下跌的南越軍,北越各部隊已經完成補給,有著在這一輪進攻中完成原定計畫的信心。雖然這次北越支援的裝甲單位達到4個裝甲營,但第一階段戰事的慘痛教訓讓他們改變了做法,戰車不再帶頭,而是跟在步兵後方至少1公里後避開敵軍戰車、砲擊或航空打擊,主要任務是提供火力支援。
4月27日,新一輪大規模進攻發動。首當其衝的是別動5聯團一些民防/安保隊防守的越門(Cửa Việt)江三角洲,而當時20團3中隊也在支援他們。當天早上北越308A步兵師88團在一個T-54/55戰車連支援下連續奪取東河外圍的幾個高地,第5聯團30營在得到第1裝騎旅緊急調派的M48和M113支援後試圖發動反攻,但北越88團5、6營沉著的轉入埋伏,當南越裝甲車輛接近至50-60米極近距離後才突然動用全部反戰車飛彈、火箭筒與無後座力炮進行突襲,造成1輛M48和2輛M113損毀。30營一看反攻受挫立即士氣崩潰,原本5聯團33營已經被指派增援,但等他們抵達時發現30營已經放棄陣地逃跑,33營也無法獨自堅持因此決定在入夜後也主動撤離。
與此同時20裝甲團一部分部隊也在支援第4聯團43營,而該營同一時間正在遭到308A師102團猛攻。該營表現不錯,連續擊退北越2個營從早上到中午發動的3次進攻,雖然在早上9點以前6輛M48被AT-3和RPG擊毀,第3中隊所有軍官陣亡而徹底失能,從而導致第4聯團失去僅有的裝甲武力支援(注:這段資料有些衝突,兰山血、广治泪引述的北越紀錄提到中午以後43營仍在一些高地有M41戰車火力點支援,將其拔除後才取得突破,但Trial by Fire一書指出4聯團當日並無20團以外的裝甲單位支援),因此最後也被擊退。到中午以前北越已經在東河-越門江防線上取得約2英里的突破。
最終,20裝甲團戲劇性的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當304A師在西面取得突破,有切斷和包圍愛子基地的可能時,武文階將20裝甲團從東河與越門(Cửa Việt)江前線暫時撤下來南下應對威脅。此時鄰近的57步兵團,他們此前[戰鬥記錄]如下:
- 在原有的A-2營區被北越火炮打到士氣崩潰,砲手縮在掩體拒絕還擊步兵也放棄外圍陣地,在美軍艦炮掩護下潰逃。
- 在無線電網報告北越戰車正在南下,並表示他們無能為力。
- 在通過東河大橋逃跑時被武文階本人帶領的衛兵攔住,武文階親口直問他們到底為何可以恐懼到這種程度,但逃兵口裡只是一昧的喊到:[戰車!戰車!]。武文階表示他可以陪著逃兵去見識一下北越戰車,然而即使是這種程度的鼓勵也沒喚醒57團殘兵的戰意。(出自美國陸戰隊官方紀錄,由美軍顧問親眼見證)
- 剛回到防線就被北越突破,對友軍能力徹底絕望的南越陸戰隊要求再增派更多陸戰隊來。
有著這些[精彩]紀錄的57團一看戰車離開,士氣立即崩潰並一路逃竄到愛子基地 - 顯而易見的美軍顧問完全高估了57團的恢復狀態,他們人是補回來了但士氣根本沒有。而與此同時在東河北岸的第1裝騎旅與別動軍也正好利用夜色掩護撤下來,本來計畫到東河和57團共同組成防線,結果等他們過來時57團已經跑光了,但北越戰車部隊就追在他們後頭,根本沒辦法在東河重組防線,只能繼續南下撤離,幸好北越戰車火炮精度一如既往地糟糕,雖然多輛M113中彈但沒有傷亡。
而57團也不是個案,南越方面紀錄指出南下的20裝甲團對於整個戰線部隊的後退起到了負面意義的推動作用,當然他們不像57團是在根本還沒被進攻的情況下崩潰的。
隨後武文階又指派陸戰7營增援愛子基地,但路上被伏擊只有2個連抵達,可能是擔心7營戰力的減損不足以保障基地安全,10輛原本被派往打通遭到攻擊QL-1公路的M48也奉命改道前往愛子基地。將資源過度傾注在愛子基地,且57步兵團擅離職守後,東河防線門戶大開並很快被北越以容易到近乎荒謬的姿態佔領。
在QL-9公路佈防時的20裝甲團。
然而必須指出,南越的因應做法也不是誤判,因為愛子基地方向的攻勢可不是佯攻而是一個得到龐大兵力加強的配合性質主要攻勢,這一地段有著202機械化步兵團加強的308A步兵師。27日0630時,147旅1營防線首先遭到衝擊,但頭兩波攻勢被遏制;傍晚北越戰車投入了戰場並向1、8營進攻,M48投入並也成功擊退攻勢。然而由於此時1、8營位置上已經相對孤立,因此在夜晚後撤至愛子基地外圍。雖然陸戰隊和20團在這一方向表現比東河穩定許多,但防線收縮後他們無法阻止北越長程炮擊對愛子基地構成的威脅,進而導致該基地多數彈藥儲備遭到摧毀。
到27日結束時,北越已經利用三個師同時發動的強大攻勢迅速耗盡了南越預備隊與戰意,東河防線完全被擊潰,南越20團只剩18車,裝甲騎兵團的M41、M113也損失慘重,本就不充裕的彈藥也在迅速的消耗或毀於炮擊。
東河防線的突破給予了北越擴大戰果的信心,他們決定不滿足於廣治市的佔領,還尋求盡可能殺傷南越資源,特別是技術裝備的機會,而實現手段就是盡可能的切斷當前東河敵軍退路。具體實現手段是在東河市南方的萊福(Lại Phước)河,這裡阻隔了東河與廣治,僅有一條和QL-1公路連通的橋樑可以通行,將其控制或炸毀就能保障對東河守軍,特別是別動4、5聯團的圍困。28日凌晨,北越102步兵團2個營在火炮支援下成功將橋樑北面控制,並以掩護步兵、反戰車飛彈排和反戰車火箭射手均損失殆盡的代價暫時擋下南越18裝騎團的M41和M113組織的反攻;而利用這段空檔,北越工兵成功將萊福橋上炸出4米寬的缺口,足以讓裝甲車輛無法通行。雖然第4、5聯團化整為零偷渡過河的殘軍不少,但他們的士氣和組織也已經崩潰不再能作為一支可靠作戰力量了。
不僅如此,在27日當天北越一個機械化步兵營還在一個裝甲營支援下從防禦空虛的廣治東面發動進攻。到了28日下午,這支充分發揮機械化武力優勢的部隊已經進入並宣布控制了潮豐(Triệu Phong)縣。
4月29日,北越304A師66團經歷一整夜長達23公里的急行軍衝刺到後漢河的廣治橋頭,他們的任務是堵住後漢河北岸封鎖北方南越殘軍的退路。一開始進行的很順利,這裡的南越第17裝騎團和第2步兵團一處即潰,武文階趕緊派出第20團和南越陸戰7營的2個連偕同航空火力支援控制局勢,而這支菁英力量也不付所望的奪回廣治橋頭堡。然而此前崩潰的第4、5聯團沒有響應增援這裡的要求,橋頭堡的守衛暫時只能依靠陸戰隊與裝甲部隊。
截至目前為止,東河與愛子已經是北越的囊中之物。為了盡可能殲滅至少撤離速度很可觀的的南越部隊,黎仲訓打出最後一張牌:324師。這個師一直在寮國境內直面廣治後方由南越海陸369旅守衛的區域但沒有參與,此時就是他們截斷封鎖廣治的時機。該師在29日當天先後拿下絨江上的橋樑和海朗縣,大抵完成對東河防線部隊撤退到美政河退路的封鎖。
全面崩潰
眼看當前南越軍士氣、補給與指揮能力都已經跌到低谷,北越完全可能用一次大規模攻勢就徹底摧毀,廣治的守衛已經不再可行。4月30日武文階召集部屬開會,並下達撤離命令,戰車與裝甲騎兵部隊將是重新打通QL-1公路確保撤離路線的矛頭;而由於整個廣治防線上的部隊補給、戰力與士氣都已經低落到完全無法信賴,當前少數還維持著組織與士氣,甚至偶爾會發動反擊維持戰線的南越陸戰147旅將先從已經確定無法防守的愛子基地撤退到廣治市,並守衛那裏充當其餘部隊陸續撤離時的後衛。一開始撤離是第三師師長自己的決定,但上頭的林光詩(Lâm Quang Thi)將軍持默許態度。
逃跑中的M48,車上人數顯然都嚴重超載不可能在這種情況下戰鬥,能展現此時南越軍的混亂與倉促。
5月1日上午林春山收到西貢總統府的指示,迫使他命令第三師原地固守且不允許撤離。當然,互相衝突的命令本身就很糟,而對於一支準備撤離且士氣與組織狀態低落的部隊而言則是毀滅性災難,大部分基層軍官像傳達命令的武文階直言他們已經開始移動,還未移動的部隊也拒絕聽命。武文階試圖當個榜樣將指揮部留在廣治市,但顯而易見的沒有任何幫助,部隊的後退沒有被停止而武文階也不再能夠協調與控制那些將他留在身後的所屬部隊。事實上,本來武文階的命令是在設置新防線,但那些撤退到預定區域的部隊看到裝甲部隊仍在南撤,於是也跟了上去,新防線的構成也無從談起。
然而當20裝甲團僅存的18輛戰車和147旅接近廣治市時,他們發現南越工兵已經將後漢河上僅有的2座橋樑都炸斷了,而20裝甲團和147旅都沒有架橋車。面對河流和水底鬆軟土壤的阻隔,147旅嘗試在水淺的地段強行突破,然而領頭卡車很快深陷爛泥宣告失敗,隨後陸戰隊無奈將剩餘18門火砲和22輛車輛全數自毀。但第20裝甲團發現後漢河橋梁北面1公里外的一處地段水深比較淺,M48可以直接通過,在這一過程中仍有2輛戰車毀於無後座力炮和地雷,但仍成功保住16輛M48,而147旅則拋棄重裝備後輕裝游泳過河,照計畫共同進入廣治組織防禦。在失去所有車輛和火炮後,20團這16輛戰車已經是147旅僅剩的機動與火力支援單位。
20裝甲團橫渡河流時損失的2輛戰車殘骸。
然而147旅已經是唯一還能被有效指揮控制並遵照計畫行事的作戰單位,此時南越前線面對北越新一輪進攻並立即在北越裝甲車輛壓力下崩潰;而由於武文階安排撤離得太晚,計畫細節不夠完善,加上南越軍指揮協調的固有缺陷,依序撤離根本不可能實現。最後所有南越前線部隊只是自行脫離並沿著QL1公路逃竄,只剩147旅還能接受指揮命令了。眼看其他單位組織以及撤離計畫完全亂套,掩護部隊後撤的意義已經失去,147旅也決定直接撤離廣治。
當147旅一路撤離到廣治東南10公里的海朗縣時,問題來了:雖然此前20裝甲團進行過一次對QL-1公路的掃蕩,但那次掃蕩止步於海朗縣前方;而20裝甲團沒有進入所以也就沒有發現北越軍324A師已經進入海朗縣建立對廣治南越殘軍退路的封鎖,眼下撤離的唯一選擇就是一路打過去。147旅也不愧是經歷連續惡戰的菁英,面對這種近乎絕望的局面仍未失去戰意和理智,旅長決定先休息一晚整備到最佳狀態,明日發動突圍。這一等居然讓他等來晚些撤離的第20裝甲團殘軍 - 然而第20團的撤離不夠順利,在突破絨(Nhùng)江時整整10輛M48毀於北越無後座力炮,僅剩6輛了。但無論如何有總比沒有好。
5月2日凌晨,當147旅和20團準備開始突圍時,情報指出西面鄰近南越陸戰1營守區的地帶傳來戰車的噪音,旅長下令進入戒備,但陸戰8營又報告說坦克是往南行進,正巧是第147海軍陸戰旅團打算跨過的奧溪河方向。7點15分,部隊西北方向開始受到越南步兵火力的射擊,接著東面海朗地區一陣猛烈的步兵火力也掃了過來。顯然,南越第147海軍陸戰旅團和第20裝甲騎兵支團,以及和他們在一起的南越國軍潰兵、難民都被越南人民軍包圍了。
接著,越南人民軍第202機械化步兵團所轄的第66機械化步兵營,以及第27步兵團、第324步兵師2團在75毫米和82毫米無後坐力炮的支援下,從北、西、東三面撲來。曾在東河保衛戰中打得出比較出色的第20裝甲團完全喪失了鬥志,M-48主戰坦克和M-113裝甲運兵車幾乎是一炮未還擊就瘋狂跑路。最終,沒有一輛M-48到達美政河,他們要嘛路上不知何時毀於敵火要嘛因耗盡燃料拋棄。不過北越的封鎖顯然不怎麼嚴密,因為20裝甲團仍有不少倖人員乘坐ACAV在5月2日下午撤退到艾文思(Evans)營區,迎來修整和重建的機會,147旅也有不少人趁亂逃回美政河。
總結
不可否認的,20裝甲團證明M48這種火力、防禦、機動都較為平衡的戰車的必要性,他們即便在靜態防禦下,仍然是在敵軍取得突破口時將其填補的最佳救火隊,M41沒有與之相對的可靠與火力,反戰車飛彈則沒有靈活性和泛用性。而當他們身處防線時,也往往能給予南越軍信心,抵銷先前北越裝甲部隊帶來的恐懼。
然而也不可忽略20裝甲團展現的問題,實際上他們本就是一支先天不良的部隊。首先,20裝甲團缺乏後勤車輛的侷限讓他們的渡河逃離變得艱辛無比且還伴隨巨大損失,而M48雖然射控系統足夠精良,但面對AT-3等反戰車武器時防禦力顯現出防禦力的不足。另外20裝甲團沒有乘坐APC/IFV的機械化步兵伴隨,那支理論上存在的隨車步兵連翻遍手中資料也沒提及有過出場。而且以治安戰為主要建設方向的南越軍普遍缺乏多兵種合成訓練與士氣,他們對戰車只有依賴而幾乎不存在有效的掩護和配合,這導致20裝甲團每次遇到反戰車武器除了拉開距離增加反應時間外沒有多少選擇;而如果在進攻、遭遇戰或反擊階段,在有限的提到南越步兵與戰車共同行動的紀錄中,北越紀錄也提到南越步兵只是依託戰車伴隨前進,而北越也經常有近距離埋伏偷襲的機會,顯然就算和現有部隊混合編組,南越缺乏配合訓練的步兵也不能勝任前出觀測與掃蕩的職責。
其次是20裝甲團實在太少了,東河防線遭遇的是北越整整3個最精銳師從少則兩個方向多則3面(甚至把海朗縣算進去可以當4面)施加的壓力,且南越大部分部隊素質與士氣都太差,每個部隊都需要且渴望戰車的支援,但20裝甲團根本無法分出足夠兵力,拆散後支援的力量也會過於分散,而20裝甲團在整場戰役期間也沒有得到過任何車輛補充,所以他們也無法承受損失,自然也很難維持整個戰線的完整。而且也因為裝甲力量(不只20團,裝甲騎兵的數量也是)的不足導致南越3師根本無法安排足夠機動預備隊,因此需要在前線拆東牆補西牆。而南越第3師指揮調度能力早已超負荷以至於很難做出精細而妥當的安排,這可能是導致他們後來關注愛子基地安全時沒注意到東河防線防禦力量不足的原因,同時南越高層顯然也對自己部隊的戰力缺乏了解,不說那場徒勞的反擊行動,最糟糕的是57團這種表現爛到就地解散也不過份的部隊居然僅因為人數看似充裕就被認為補充狀況良好而在東河防線上待到最後。當然57團因為20裝甲團的調度而崩潰這事完全不是20裝甲團的問題,而是整個南越軍甚至政治與體制層面的問題,這裡就不深入了。
訓練與運用方面,美軍顧問和北越紀錄也提到20裝甲團車組射擊精度很高,美軍甚至認為東河防禦階段展現的遠距離射擊水平不遜色於以色列,然而褒獎也僅止於此。20裝甲團的運用以美軍標準而言仍然死板而靜態,大部分時候是依託現有陣地佈防,機動性的發揚僅限於在不同陣地間的轉移支援,這在美軍觀點來看不是最佳發揮方式。同時20裝甲團車組的士氣與意志力也顯現出一些不足,在遭到埋伏時容易混亂,在撤離時過於[專注]而不會有逃跑以外的舉動(比如反擊或埋伏)。
雖然第20裝甲團有著這麼多的不足,且在復活節攻勢的結局可說是悽涼無比,但每一次戰鬥都是有意義的,即便失敗,東河防線所爭取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在消耗對方的資源,爭取友軍的時間,奠定勝利的基礎。本來北越可能在4月的第一周就完成佔領廣治市並殲滅大量團級單位的目標,現在他們耗了整整一個月,還承受了需要暫緩攻勢的損失,並因此耗盡突然性帶來的優勢。對美軍和南越而言,復活節攻勢早期北越能如此順利的衝破非軍事區防線的主因就是過往北越更傾向從南越與寮國、柬埔寨之間漫長的國境線發動攻勢,因此當復活節攻勢發動時他們一時也誤以為這是佯攻,這直接影響早期資源的分配與投入方向。而在東河防線成功阻滯北越主力攻勢的期間,在第三軍級戰術區,兩次安祿戰役失敗,進而暫時保障西貢安全;在南部平原,西原北戰役被南越精銳的空降部隊擋下,其他輔助性質進攻的先後失敗讓南越終於可以將他們有限的機動支援兵力集結到治天省。
20裝甲團在配得羅基地一戰中擄獲的T-54/55,也是他們最風光的時刻。
在成為雙方關注焦點的治天省,反應過來的美軍和南越軍空軍對北越後勤的剿殺成效開始凸顯,加上戰鬥損失,北越在廣治省作為進攻主力的幾個師都出現人員、彈藥與口糧不足的問題,即便在接受補充後304A、308A和320B師滿員率仍然分別只達到70、75和85%,而北越還需要抽掉一部分人力去支援後勤,進一步削弱了進攻能量。而在5月2日時一批美軍的艦砲火力觀察人員抵達越南並補充到南越陸戰隊與空降部隊中,這些人員的補充為後續戰鬥中艦炮與航空的發揮奠定了必要基礎,也進一步削弱北越戰車的衝擊力。在海上,第7艦隊出動了登陸艦艇與陸戰隊航空隊,其中美軍登陸艦艇的存在更是賦予南越陸戰隊從海上威脅到北越左翼與後勤安全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南越精銳而可靠的陸戰隊369與258旅,以及保安和民防隊已經在美江河構築新的防線並炸毀橋梁,他們在接下來的將會透過從海上出發的直升機機降突擊北越後方,以及正面交戰中擋下北越並奪權主動權;而20裝甲團也在美國的補充戰車空運後迅速恢復元氣。在9月中旬的反攻中與傘兵和陸戰隊共同奪回廣治市。與此同時,美軍戰略空軍對北越本土的破壞也在不斷累積並最終達到承受極限。這一切導致的最終結果就是,北越在簽屬了巴黎和平協定,承認南越的自治與選舉權,並放棄對非軍事區的武力使用,為美國退出越南暫時爭取到一個體面的結果。直到1975年北越撕毀條約再度進攻前,南越政府又得到2年的存續時間。
資料來源:
兰山血、广治泪
U.S. Marines in Vietnam_The war that would not end 1971-1973
MOUNTED COMBAT IN VIETNAM
Vietnam tracks : armor in battle 1945-75
Trial by Fire: The 1972 Easter Offensive, America's Last Vietnam Bat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