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2019年開始的社會運動(香港反送中運動)開始,社會整個氣氛變得浮噪、兩極化,每個生活在這地的人都充滿情緒: 憤怒、失望、悲傷......身為其中的一份子,我也不例外。我是一個活躍於社交媒體的人,因此我每天被動的接收許多帶著情緒的資訊,讓我的情緒變得十分波動,甚至影響日常生活。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嘗試去尋求解決的辦法。在期間,我閱讀和觀賞了許多有關心理、情緒的書籍和節目。發現它們對此問題的解決方案均指向同一方向:個人內在感受、需要的察覺和表達

你能清楚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感受及自己的需要嗎?

我,不能

我只能透過自己的情緒波動和生理反應,例如胃痛,去得知它的存在,卻不能清楚表達它的樣子,它讓我怎麼了。

當被問及感受時,腦袋一片空白

「我有這個感受是建基於什麼?這個感受是想表達什麼?」

在談及有關感受、需要這些主題時,我的腦海常常會浮現這些問題。找不到標準答案的問題,更讓我感到壓力。這是自己對於無法找到問題答案的責怪,還是對於解釋自己感受的陌生?我感到很混亂

我該怎樣向你表達我現在的感受?

於是,我嘗試接照心理書籍上所建議的方法,去學習聆聽自己的感受,關心自己的需要。我感覺自己的情緒好像慢慢變得穩定,即使是出現大波動,平伏的時間也比從前快多了。

寫作這篇文章的過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本來是用原子筆來為這篇文章起大綱,但寫作到中途時,突然寫不下去,無法再組織到任何字句,就像電腦當機一樣,有這麼一瞬間更想棄文。然後,我跟隨書中所提議的方法,一步步追尋下去。最後,我追尋這件事是源於當年中學的一件小事:老師不許我們再用鉛筆寫功課

老師為了讓我們習慣用原子筆寫東西,所以他不再允許我們用鉛筆寫功課。為了方便自己更正做功課時的錯誤,我就養成了把要寫我東西先用鉛筆寫一次在底,再用原子筆寫,最後用橡皮把鉛筆字擦掉。一直以為這件事已經隨時間而遺忘了,但其實並沒有,它一直存在著。每當我想寫一大堆連貫的文字時,它總是偷偷的抓住我的筆、我的思緒。


使用鉛筆做底的文字示意圖

當找到問題的徵結,那事情就好辦了。我組織文句能力的中斷是因為對寫作工具的安全感不足,我的需要是寫作的安全感。於是我就改為使用鉛筆來為我的文章寫大綱,寫作的進度就獲得很大的改善。組織文句的能力就回來了,寫作也不再因為感到恐懼而卡著。


用鉛筆寫的文章大綱

所以,大家不妨拿起紙筆,寫下自己最近一次出現大情緒波動事情的感受和自己在期間的需要,跟內在的自己進行對話,找回自己情緒的平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