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隔著海洋的異地歸巢
日本爸爸台灣媽媽,台日混血兒的我與家庭
電影原名:燕 Yan
台灣與日本有著異樣的情感點,在清領時期因甲午戰爭而戰敗的清朝將台澎割讓給日本而開始了日本對台灣的殖民,許多電影講述這段曖昧的台日情感歷史氛圍是因日本對台殖民政策和當時代的殖民有相當大的不同,而延伸出在這多年以後台灣本島對於日本的情感。
《燕》是一部以台灣和日本兩邊的現代故事,沒有太厚重的歷史氛圍而是敘述一個從小被分開的家庭,故事敘述5歲就與母親分隔兩地的台日混血早川燕,無法原諒從小就拋下自己帶哥哥離開的母親,在長大步入社會後的某天父親將一封文件交給他,希望他前往台灣高雄找哥哥親自簽名,前往母親的故鄉、多年不見的哥哥,童年的回憶又瞬間湧上心頭。
通常在台灣會常聽見親日、哈日,主要受到許多過去時代影響和國民政府統治時留下的不良印象太過龐大,後者可能是受到娛樂和日本輸出的氛圍而對於和式風情有所期待下美好的渲染。
而同樣在日本雖然少數但仍有日本部分人有著「親台情節」,通常過去在台旅居一段時間的日本人對於台灣印象有所好感,而最大一部分則是二戰後強制返回日本土於台灣扎根的「灣生」與其後代。如今台日的情懷如同隨國民黨來台的老兵一樣是個說不完的兩岸思戀。
日本電影《燕》是在日本從事多年多媒體攝影工作的今村圭佑攝影師第一次編導的作品,故事敘述從小被迫與母親分開留於日本的主角早川燕,在一次父親的要求下踏上了台灣高雄土地,面對母親的回憶和多年不見哥哥的衝突。
今村圭佑是靠著自學攝影而在大學畢業後開始從事影視拍攝工作,漫畫改編的《帝一之國》、好評的日本電影《新聞記者》還有如女子偶像團體乃木坂46、歌手米津玄師、演員柴咲幸等,都有參與攝影,處此之外有多部廣告作品。
《燕》這部電影在對人物情感表達非常濃厚,畫面跟剪輯的安排也可以看出導演的用心,還有關於分鏡和美術安排都充份表達出台灣與日本兩這的不同,著重在對母親的思戀與分不清是愛與恨的情感描述。
電影裡由主角燕追憶結合對台高雄這母親故鄉土地之情,透過短暫的居於台灣的人帶動整個角色的情緒波動,這是這部電影最主軸描繪的地方,也就是情感豐富、畫面安排妥當這些等等,但是仍舊掩蓋不了這部電影的劇情破碎。
雖然漂亮但卻尷尬,我認為雖然導演很充分的要表現出那種主角對台灣母親而延伸的台灣土地情懷,也讓母親中、日文甚至用台語表達出台灣語系的多元性,但劇情是相當生澀的,尤其在兄弟衝突營造上更是凸顯了這點,偏偏這一段是在電影中頗具重點的戲碼。
煽情如日劇的台詞放在台灣背景並沒有好好的運用關於台灣背景這點,可以說整部電影,劇情與人物表現和背景都是分離的,連結度不夠,只有思戀他人的情壞很難讓其合理。
說句坦白話,電影《燕》的人物相當言情故事,甚至滿滿的都將敘事放在主角的感情世界,不管對母親或是對自己的哥哥,可以說缺少了對其他角色的朔造與描繪,讓整部電影只存在於主角的自溺,久而會變得相當厭煩,這也會直接影響後面的感情堆疊到高潮帶給觀眾的感動。
故,整體來說這部電影是主角對母親的追憶,描繪的是過於單調的親情兩地故事,既然都選擇異地追憶了但卻融合不了這樣的原素,就整題來說浪費了「日本/台灣」這個很可以敘事的伏筆。
《燕》是個簡單的故事,是一個從小與母分離的男子在長大後透過追憶和了解母親的家而慢慢的發現那些過去的恨,其實都是他對於母親無法釋懷的愛。而因為不擅表達的情感錯過了那些再一次的機會。
雖然整體電影表現讓人失望,但主題仍然是明確的以母子親情為主,並且導演也在拍攝時其多次與台灣接觸,可以說是用他的觀點化作一部電影,用電影來詮釋一次自己對台灣情懷故事,可惜了那工雕琢的有待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