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文館玩起來!換展後的常設展心得
台文館玩起來!趁著過年以前,到台南的國立台灣文學館去參觀剛在2020年11月更換的常設展和其他展區。這一期常設展因為有當代意見領袖朱宥勳的加入,好像聲量比較高一點?
跟大家分享他的貼文,也節錄一些我認為在廣告、策展與傳統寫作都通用的概念做為開場。
——這裡會這樣下標,是因為,我們想要用「文學性的意象」取代「學術性的語言」,讓觀展者更有感。
——而另一處會這樣寫,是想讓玄幻的文學理論落地,變成常人能夠理解的思辨議題。
——我們不迴避悲情的過去,但我們不以悲情為主調,因為我們相信這些都會成為未來的文學養分。
——嘿,我在這裡放了一個典故,讀過朱天心跟舞鶴的人應該會笑出來吧?
——在這一塊和那一塊展板,是台文館打破過去的慣例,將通俗文學和年輕作家納入常設展喔!
——以前文學展的書都在玻璃櫃裡,現在全都變成可以立刻拿起來閱讀的「報夾」了。
真的要讓人看懂的策展手法
整個展覽內容推進是以編年史的方式進行,先進行開場吸引,再將台灣文學的發展分成幾個時期(知識型爆雷寫作沒意思,大家自己去看XD)
我非常喜歡開場時把報章媒體、歌曲創作、時事社論和廣告文案都納入泛文學行列的作法。當代確實充滿了很多生存焦慮,連帶影響到一般人會認為文史哲藝術等學科是不事生產的貴族學科;但我認為如果真的要說的話,文學之於商管行銷其實很像物理學之於航太機械,是可以運用在很多方面的基礎科學,以學問的角度有很多可探究與辯證之處,但以實用的角度來說,也有很高的價值,一開場就翻轉概念的這個意圖我很讚賞。
接著,我認為整體的策展氛圍有一種「真的要讓人看懂」的貼心。
先講內容的部分,因為具有代表性的論述大多是經過很多圈內聰明人一再討論之後精煉而成,這些結論如果原封不動的用學術口吻來描述,固然看起來會很權威,但很難讓沒有背景知識的人立刻看懂。
舉個例子,我今天才發現我小時候從來沒有看懂跟理會過什麼叫做「新詩是橫的移植,而非縱的繼承」,為何你課本不寫「新詩需要吸取西方文學的概念,而不是固守中國的傳統」啊啊啊!
再講空間設計的「版面編排」。整個展逛起來很像在看一本顏色和字體大小都恰到好處的雜誌,用強烈的色塊背板凸顯主標、溫和的木頭或紙質感材質擔當細節與閱讀,視覺的設計風格是流行的、當代的,令人感覺很舒服。
這邊想自我思考流行美學的時代性:自己已經屬於三十世代,不知道對於十幾二十歲的人來說,這種視覺風格呈現會不會感覺已經退流行?或者過於正式生硬?畢竟在我們小時候被家長帶出去遛的時候,吸收的也是當代覺得妥善的呈現方式。且這是一個將要進行十年的常設展,我還蠻關心這個問題。
但是這張照片是拍來抓錯字的⋯⋯
另外整個展覽空間感和動線的設計層次也很分明,舉凡高低、前後、材質、通透感都有亮點;更明顯的例子出現在隔壁的特展《不服來戰》,以詩句的文字做出具有厚度的區隔牆,厚到可以從中走過的鏤空設計,讓觀展的各種感官體驗變得更豐富。
我另一個發現是展區中把空間大幅變化,很少著力於台南州廳這個歷史建築,跟我過去造訪台文館時那種典雅安靜的文藝少女記憶不太一樣;但我覺得這是沒關係的且也是好的,因為展覽空間畢竟必須專注在一個主題上,想要通吃可能只是模糊焦點,我認為台南州廳的特色在大堂公共空間就保留得很好,以主次比例來說可能就足夠了。
有內容又有技術的互動裝置
展場本身使用許多美麗的互動裝置,影片播放和螢幕觸摸已經不新奇,模仿民俗抽籤機的文學籤詩也很有趣,把廟宇/香爐/籤筒的元素置換成書架/學者/手推車,甚至還有一台像是掃地機器人一樣滿場跑的導覽機器人!
撇開技術力不講,只以觸摸或選擇等傳統互動來做答的一些文學小遊戲,內容力都很強!例如填空作詩、用同樣題目來比較當代作家的文風等,我自己覺得很幽默親近,應該能吸引到很多文學宅的共鳴。
所有裝置裡面我最驚奇的是展覽末尾的未來出版社,參觀者直接以筆在旁邊提供的紙卡上寫下自己想進行的創作,放入一旁的機器掃描後就會直接被投影在牆壁上。這個技術是怎麼達成的我當下還沒看分明,例如說如何對應位置、掃描轉換去背等等,我猜測應該有用到光學辨識OCR的技術,有賴各界好手解惑了。
第一次去,先不要玩解謎
說了一大堆好話,還是有個瑕不掩瑜的缺點是我覺得大家去參觀時可以避免,以保持觀看體驗的。互動導覽與解謎遊戲app是我認為有待加強的地方。
首先說導覽的部份,有可能是我操作得不夠純熟深入、也有可能功能就僅止於此,app的語音導覽就只是把展場上的文字複製到手機裡再念一次而已,沒有給予更多的資訊,對我來說實在沒有必要。我理想中的線上導覽,應該是用來補足實體空間限制而無法放上去的資料和介紹,例如歷史背景、作品全文、同系列實體藏品展品等,成為進階使用者的額外資源。
另外解謎遊戲則更是尷尬,線上導覽是做了沒有必要、解謎遊戲是做這麼辛苦反而扣分。遊戲本身看得出很用心,也盡量把相關內容加入遊戲中,但本質上它跟展覽還是獨立的兩件事,根本不是用來給初訪者一邊逛一邊玩。
不服來戰特展佈置有后翼棄兵的感覺
舉例來說,解謎遊戲的起點並非展覽動線起點,我直覺的反應就是先放在一邊,等逛到再開始,但等真的逛到了,剛開始遊戲的興奮又把我的注意力完全吸走,脫離原先的展覽動線,後來是放棄關遊戲之後才有辦法認真看展。同時遊戲的難度設定也太高,雖然提示畫面中有說單人遊戲難度極高,但是我自己想要一邊看展覽一邊玩的時候,使用題目本身一題都解不出來(大多是靠著知道作家是誰來瞎猜的)。其他展區的遊戲也有類似的現象,在此就不贅述。
簡言之這個遊戲真的不建議在初次看展時一邊進行,完全打壞體驗。難度應該也不適合純遛小孩用(小孩都在玩其他的集章遊戲)。而如果透過適當的標示牌提示,把它當作一個提供給再訪遊客的獨立遊程,應該就會滿有意思的。
我覺得可以乾脆的把它放在展區的尾巴,變成讓大家再度來訪或者重新逛展的行動呼籲,而不是放在門口的地方,誤導想要用心參與的觀眾反而因為看展覽和活動兩者同步進行,而讓觀展被打擾。
參觀資訊
台文館新年規劃許多活動,大家可以直接上他們的官方網站去查詢。題外話我覺得現在南部的展館常常做得比北部令我驚豔,過年還要去跑嘉美館,再來比較看看!
國立台灣文學館 facebook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認為這篇文章有價值的讀者,請按個喜歡或追蹤,以讓我未來能有機會跟大家分享更多文案工作的內容,也歡迎來《我是文案》玩。
更多浪費才能的內容就在 【商業文案全解析,擁有你的寫作孵化器】線上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