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宗教史不能只從王權角度談正教與邪教
邪教,古今中外都有。現在的情況不討論,只說說明清時期。
討論我國明清時期邪教與正教的衝突。一般論者多認為「邪教」起於白蓮。昌言彌勒下生,宣傳否定現世王權的救世主降臨預言;配合著世人對社會現實的不滿,以及均產的願望、長生富貴的心理期盼,故往往起事、反亂或革命,與政府不妥協。
當然,此類宗教常模擬世俗王權,分封官職。所以它們是與政權相衝突的。他們夜聚曉散,活動方式極為隱秘;他們禮拜聚會時,可能也因民眾有性平等共有的希求,而有男女混雜之現象。這些都直接衝擊了官憲體質和社會道德倫理秩序。其教徒熱情奉獻,亦可能影響政府稅收。所以政府經常要查禁剿除之。
但政府並不如此對待「正教」,原因何在?
研究者認為:中國古代事實上是個家族道德擴大而成的國家道德體系,所以中國的宗教也是皇權一元化的宗教祭禮型態。國家奉行儒家的典禮祭祀,如祭郊社、封禪等。凡不為此一中央權力承認的地方民間祭祀,皆稱為「淫祠」「邪教」。因此,國家 — 宗教 — 社會倫理秩序是一體的。外來的或新興的宗教,必須與政權妥協。如道教、佛教,在明清朝都甘心居於政權的從屬位置,由國家發給度牒、納入管理,並利用經卷及法會替王者祈福。
對民間供奉的無害於政權之神祗,王朝也可能予以承認,且授予封號。
換句話說,民間新興的宗教倘若要獲得朝廷的承認,即須經由以上這類途徑,否則便被判定為邪教,會遭到查剿,成為被迫害的對象。
這種講法極有見地,特別是指出了國家權力與祭祀權的關係。若未被納入國家政權的政治 — 祭祀一元化體系,必然要受到壓制。
但利用這個觀點來處理宗教結社也是危險的,因為此說極為狹隘。
明清時期新興的地方教派,真正涉及反亂革命或擁有反政權之政治傾向者,其實並無如此之多。
現在的研究,所根據的大多是史冊中的教匪文獻。依據這些材料,必然使我們的眼光只集中在政教關係上,而且只集中在政教衝突面,所以得出了這樣一個印象。彷彿秘密宗教都是否定王權的團體,執政者也刻意鎮壓此類教派。
卻未注意到:歷史上,特別是官文書及反邪教人士所批判的教團,不及當時存在者的十分之一。那些未被批判的教團,大多並不反對政權。即使是被點名批判者,大多也未主張對抗皇權;他們被批判,往往是因為受到誣陷或教外人士之猜疑誤會使然。
因此,不是單純的「國家權力遭到挑戰」說,便能解釋這個複雜的問題。對所使用的材料與觀點,我們都有必要進一步反省。
正如研究者所使用的材料偏重於官方教匪文獻一樣,大部分的研究也是以白蓮教為線索的。但正因以白蓮教為線索,所以很自然地便將一般秘密宗教類同於宣稱「天下大亂,彌勒下生」的白蓮教宗教性質。
然而,白蓮教,明清兩代也只是在官書、奏折以及某些著述中做為民間秘密宗教的代稱,而各個教派本身則沒有自稱為白蓮教的。
即使從前的統治者把這些教派含糊籠統一鍋粥地稱為白蓮教,我們做歷史研究宗教研究的人,難道也可以如此嗎?明清各種秘密宗教,十分複雜,豈是一個彌勒信仰、一個白蓮造反的淵源,便能解釋的?
例如羅教,其《正教除疑無修證自在寶卷》第十八品批評白蓮教之拜月、燒紙、照水法等;第十九品又評破彌勒教、玄鼓教。當時人或許會說這只是掩飾面目之詞。現在來看,則羅教與白蓮教的不同,無論教義與教相,應該都是十分明顯的。
又如黃天道,其教義宗旨及修持內容,雖亦參用佛家名相,卻是以道教內丹法為主,而彌勒信仰的關係更淡。
而且,乾隆二十八年四月十六日兆惠的奏折會說:「普明一派,實為諸案邪教之總。」(見《軍機處附錄奏折》。普明即黃天道教主李賓的法號)則我們若換個角度,以黃天道為明清諸邪教的主線來觀察,似乎也沒什麼不可以的。
倘或如此,其政教關係恐怕就會與以白蓮為主線者不同。因為黃天道並不如白蓮教那樣,昌言「天下大亂,彌勒下生」,反而是要報皇恩、頌太平的。
因此,只以彌勒信仰來看明清諸「邪教」所引發的政教衝突,是不夠的。白蓮教的彌勒下生說,是否可以視為各邪教的共同特色,我頗為懷疑。
而且我們更應追問:許多教派並無彌勒下生之說,也並不反政權,為何仍被視為邪教?又,佛教本身即廣泛傳信彌勒淨土信仰,為什麼淨土是正教而白蓮教便是邪教?
還有,如果僅從國家權力秩序這一面來看,邪教之所以被目為邪,是因為它們冒犯了或否定了現世王權;正教之所以為正,則是由於它們甘於從屬王朝秩序。那麼,何以許多宗教結社努力與官府妥協,它們宣傳的倫理道德,也普遍吸收了儒家禮法規範,卻不能改善其處境,仍然被判定為邪教?
這些問題,如未能合理地處理,我們便有必要放棄現在採用的這種簡單狹隘之觀點。
但一般研究者對此似乎均未留意。只以這個觀點來看明清時代的正教與邪教,以致正邪之辨,只來自國家權力。
可是宗教上的正邪區分是極複雜的。不只佛教、道教及儒生批判新興宗教結社為邪、官府職責它們是妖人,它們本身就自居正教,罵其他教派是邪教哩!
從道教《太平經》、《老子想爾注》以降,顯正破邪,是各宗教一貫的態度,不只在佛教、道教內部如此,佛道交哄時如此,佛道與其他新興教派間也永遠存在著這種正邪之辨。即如羅教此類新興教派,也要「正信除疑」,攻擊佛道諸修行法門是偽技。
可見正教與邪教的問題,不是用國家權力這個角度便能解釋的。至少,宗教內部對真理解釋權的競爭與壟斷,即比國家權力對宗教之壓制更有力、更根本地造成了正教與邪教的對立。
中國「正統論」在政治和宗教、思想方面所造成的影響,也更值得探索。研究宗教史的人似乎不應該不注意及此,而只從王權的作用面談正教與邪教。
什麼時候,研究宗教,才能發展出更具反省力的解析模型?
…
編按:明天是農曆正月初七,嘉慶元年的正月初七(1796年2月15日)宜都、枝江一帶的白蓮教眾起事,蔓延至四川、陝西等省……